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课题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课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课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1 课题研究历史 | 第10-11页 |
1.2.2 课题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1.3 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| 第11-13页 |
1.3.1 课题研究方向 | 第11-12页 |
1.3.2 课题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文人与文人的美学观 | 第13-23页 |
2.1 解释文人 | 第13-19页 |
2.1.1 文人的起源 | 第13-14页 |
2.1.2 文人的发展 | 第14-16页 |
2.1.3 文人的几个境界 | 第16-19页 |
2.2 文人与美学 | 第19-23页 |
2.2.1 什么是美学 | 第19页 |
2.2.2 文人美学—中国古典美学之展开 | 第19-20页 |
2.2.3 文人美学观对艺术领域的影响 | 第20-23页 |
第三章 我国珠宝首饰设计发展现状 | 第23-27页 |
3.1 需求现状 | 第23页 |
3.2 人才现状 | 第23-24页 |
3.3 设计风格现状 | 第24-27页 |
3.3.1 复古风格 | 第24-25页 |
3.3.2 几何造型风格 | 第25页 |
3.3.3 自然主义风格 | 第25-27页 |
第四章 以文人美学观为基础的珠宝首饰设计 | 第27-52页 |
4.1 澄怀味象——关于首饰设计师的自我修养 | 第27-30页 |
4.2 得意忘象——关于首饰设计的否定之否定 | 第30-35页 |
4.3 同自然,度物象——首饰中的“意象”与“气韵” | 第35-39页 |
4.3.1 同自然之秒有 | 第35-37页 |
4.3.2 度物象而取其真 | 第37-39页 |
4.4 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——首饰“意象”的审美创造 | 第39-43页 |
4.4.1 师造化,得心源——由自然美向艺术美的转变 | 第39-41页 |
4.4.2 删拔大要,凝想形物——审美意象的创造 | 第41-43页 |
4.5 吾师心,心师目,目师华山——现实主义中的形意关系 | 第43-47页 |
4.5.1 中国绘画发展史中的“形”争“意”夺 | 第43-44页 |
4.5.2 《华山图序》“形”与“意”的统一 | 第44-45页 |
4.5.3 法在华山——设计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原则 | 第45-47页 |
4.6 气韵生动——从人物品藻到首饰品评 | 第47-52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