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高分子化学(高聚物)论文

含二苯并18-冠醚-6聚酰亚胺的制备与性能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9页
    1.1 聚酰亚胺概述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聚酰亚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聚酰亚胺的性能与应用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1 聚酰亚胺的性能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2 聚酰亚胺的应用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功能化聚酰亚胺分子的设计与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.1 含氟聚酰亚胺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.2 含大侧基的聚酰亚胺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.3 含扭曲结构(非共平面)的聚酰亚胺第16页
    1.2 材料的介电性能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介电的定义及其极化机理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材料的介电性能表征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高介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高介电聚合物材料的应用第21-22页
    1.3 锂离子电池隔膜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锂离子电池隔膜概述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性能要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分类及制备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电纺聚酰亚胺纳米纤维在锂电池隔膜中的应用第24-25页
    1.4 冠醚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冠醚化合物概述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苯并冠醚的应用第26-27页
    1.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意义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-29页
第二章 二苯并18-冠醚-6聚酰亚胺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29-41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9-30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1 主要试剂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.2 主要仪器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合成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1 二硝基二苯并-18-冠醚-6(1a,1b)的合成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2 二氨基二苯并-18-冠醚-6(2a,2b)的合成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3 含冠醚单元聚酰亚胺的合成第32-33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33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二氨基二苯并-18-冠醚-6(2a,2b)单体的合成与表征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聚酰亚胺的合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介电性能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热性能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力学性能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三章 冠醚型聚酰亚胺纳米纤维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41-53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1-42页
    3.2 实验仪器及原材料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仪器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原材料第42页
    3.3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物理性能表征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隔膜形貌表征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隔膜的力学性能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隔膜的热性能(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尺寸稳定性)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隔膜孔隙率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隔膜吸液率第43-44页
    3.4 隔膜电化学性能表征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离子电导率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电池的性能测试第44-45页
    3.5 静电纺丝聚酰亚胺(PI)纳米纤维膜的制备第45-46页
    3.6 结果与讨论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物理性能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.1.1 孔隙率及吸液率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.1.2 耐热性及热尺寸稳定性分析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.1.3 力学性能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.2.1 离子电导率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.2.2 循环性能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.2.3 倍率性能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51-53页
第四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第53-55页
    4.1 论文总结第53-54页
    4.2 展望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目录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含呋喃环结构聚苯并咪唑的合成与表征
下一篇:DDQ介导的取代苯胺的官能团化反应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