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中英文缩略词表 | 第12-15页 |
序言 | 第15-19页 |
第1章 材料和方法 | 第19-24页 |
1.1 技术路线图 | 第19-20页 |
1.2 实验材料 | 第20页 |
1.2.1 主要实验器材及试剂 | 第20页 |
1.3 实验方法 | 第20-23页 |
1.3.1 研究对象及分组 | 第20页 |
1.3.2 病例组纳入标准 | 第20-21页 |
1.3.3 病例排除标准 | 第21页 |
1.3.4 临床资料 | 第21-22页 |
1.3.5 治疗方案 | 第22页 |
1.3.6 疗效评估 | 第22页 |
1.3.7 标本采集与保存 | 第22页 |
1.3.8 检测方法及实验原理 | 第22-23页 |
1.4 统计学处理 | 第23-24页 |
第2章 结果 | 第24-31页 |
2.1 治疗前比较 | 第24-25页 |
2.1.1 一般资料 | 第24页 |
2.1.2 NIHSS评分 | 第24页 |
2.1.3 HAMD评分 | 第24-25页 |
2.2 治疗4周后比较 | 第25-26页 |
2.2.1 NIHSS评分 | 第25页 |
2.2.2 HAMD评分 | 第25-26页 |
2.3 治疗8周后比较 | 第26-30页 |
2.3.1 NIHSS评分 | 第26页 |
2.3.2 HAMD评分 | 第26-27页 |
2.3.3 血清VEGF含量变化 | 第27-28页 |
2.3.4 血清hs-CRP含量变化 | 第28-29页 |
2.3.5 血清IL-1β含量变化 | 第29-30页 |
2.4 IPSD患者的病情程度与血清VEGF、hs-CRP、IL-1β的相关性 | 第30页 |
2.5 不良反应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讨论 | 第31-35页 |
3.1 神经营养因子与IPSD | 第31页 |
3.2 hs-CRP、IL-1β与IPSD | 第31-32页 |
3.3 丁苯酞与IPSD | 第32-33页 |
3.4 舍曲林促进IPSD患者恢复的机制 | 第33页 |
3.5 本研究的不足、优点与展望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结论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40页 |
综述 | 第40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