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1 多能源联合发电型式 | 第13-15页 |
1.2.2 电力系统调度优化算法 | 第15-16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风光水气发电子系统出力特性与建模分析 | 第17-28页 |
2.1 引言 | 第17页 |
2.2 风力发电系统的模型 | 第17-20页 |
2.2.1 风速特性 | 第17-19页 |
2.2.2 风电场出力模型 | 第19-20页 |
2.3 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模型 | 第20-23页 |
2.3.1 太阳能辐射特性 | 第20-21页 |
2.3.2 太阳能光伏电站出力模型 | 第21-23页 |
2.4 梯级水电站的出力特性 | 第23页 |
2.4.1 梯级水电站的特点 | 第23页 |
2.4.2 梯级水电站的出力模型 | 第23页 |
2.5 燃气电站出力特性分析 | 第23-24页 |
2.6 差分进化算法(DE)原理 | 第24-27页 |
2.6.1 差分进化算法的流程 | 第25-26页 |
2.6.2 差分进化算法的受控参数 | 第26-27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含风光水气的电力系统多能源联合优化节能调度 | 第28-43页 |
3.1 引言 | 第28页 |
3.2 风光水气多能源联合优化节能调度模型 | 第28-32页 |
3.2.1 目标函数 | 第28-29页 |
3.2.2 约束条件 | 第29-32页 |
3.3 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 | 第32-35页 |
3.3.1 多目标优化的基本定义 | 第32-33页 |
3.3.2 快速非支配排序 | 第33页 |
3.3.3 拥挤度计算 | 第33-34页 |
3.3.4 基于信息熵权的TOPSIS多属性决策方法 | 第34-35页 |
3.4 风光水气多能源发电节能调度的实现 | 第35-39页 |
3.4.1 编码 | 第35-36页 |
3.4.2 初始化 | 第36页 |
3.4.3 交叉和变异 | 第36页 |
3.4.4 选择 | 第36-38页 |
3.4.5 快速非支配排序 | 第38页 |
3.4.6 拥挤度计算 | 第38-39页 |
3.5 算例分析 | 第39-4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4章 考虑风光出力与负荷相关性的风光水气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| 第43-57页 |
4.1 引言 | 第43-44页 |
4.2 风电厂出力和光伏电站出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| 第44-51页 |
4.2.1 风速的概率分布 | 第44页 |
4.2.2 风电场出力的概率分布 | 第44-45页 |
4.2.3 光照强度的概率分布 | 第45页 |
4.2.4 光伏电站出力的概率分布 | 第45页 |
4.2.5 风电出力和光伏出力的联合概率分布 | 第45-51页 |
4.3 风光水气多能源联合发电经济调度模型 | 第51-52页 |
4.3.1 目标函数 | 第51页 |
4.3.2 约束条件 | 第51-52页 |
4.4 算法流程 | 第52页 |
4.4.1 编码 | 第52页 |
4.4.2 初始化 | 第52页 |
4.4.3 交叉变异 | 第52页 |
4.4.4 选择 | 第52页 |
4.5 算例分析 | 第52-56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2-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