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物理学论文--固体物理学论文--固体性质论文--光学性质论文--发光学论文

新型硅酸钡长余辉发光材料性能与余辉机理的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7页
    1.1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概述第13页
    1.2 余辉材料发展进程第13-14页
    1.3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分类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硫化物长余辉发光材料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其它化合物的长余辉发光材料第18-19页
    1.4 长余辉发光材料机理的研究进展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T.Matsuzawa余辉机理模型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Tuomas Aitasalo余辉机理模型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P.Dorenbos余辉机理模型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F.Clabau余辉机理模型第22-24页
    1.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创新点第25-27页
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7-33页
    2.1 样品制备所用原料及设备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样品制备所用原料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所用实验设备第27-28页
    2.2 样品合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样品的配比以及烧结条件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样品的制备过程第28-29页
    2.3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X射线衍射光谱仪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吸收光谱和漫反射光谱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余辉衰减曲线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热释光曲线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色坐标值计算第32-33页
第三章 高亮度蓝绿色Ba_4(Si_3O_8)_2:Eu~(2+),Pr~(3+)长余辉材料的研究第33-45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33-34页
    3.2 结果讨论与分析第34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关于Ba_4(Si_3O_8)_2基质及其相关余辉材料的物相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Ba_4(Si_3O_8)_2:Eu~(2+),Pr~(3+)光谱特性的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热释光及余辉衰减测试分析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Ba_4(Si_3O_8)_2:Eu~(2+),Pr~(3+)的余辉机理的研究第41-43页
    3.3 小结第43-45页
第四章 近红外长余辉材料Ba_4(Si_3O_8)_2:Eu~(2+),Pr~(3+)发光性质的研究第45-57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45-46页
    4.2 结果讨论与分析第46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Ba_4(Si_3O_8)_2:Eu~(2+),Pr~(3+)光谱特性的分析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共掺三价镧系离子的作用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长余辉Ba_4(Si_3O_8)_2:Eu~(2+),Pr~(3+)热释光与余辉衰减曲线第52-55页
    4.3 小结第55-57页
第五章 由太阳光直接激活的Ba_5Si_8O_(21):Eu~(2+),Dy~(3+)全气候型长余辉材料第57-75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57-59页
    5.2 结果讨论与分析第59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关于Ba_5Si_8O_(21)基质及其相关余辉材料的物相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太阳光中的近紫外波段对余辉材料的作用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Ba_5Si_8O_(21):Eu~(2+),Dy~(3+)光谱特性的分析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Ba_5Si_8O_(21):Eu~(2+),Dy~(3+)热释光分析第65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长余辉材料Ba_5Si_8O_(21):Eu~(2+),Dy~(3+)耐水性试验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长余辉材料Ba_5Si_8O_(21):Eu~(2+),Dy~(3+)的余辉机理第71-72页
    5.3 小结第72-75页
第六章 结论第75-79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75-77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7-79页
致谢第79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9页
附录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WebGIS的基本农田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自由下落颗粒流卷吸空气量及颗粒运动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