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广播、电视事业论文--世界各国广播、电视事业论文--中国论文

数字媒体时代的中国广播传播形态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5页
英文摘要第5-9页
引言第9-11页
第一章 传统广播从“弱势”突围第11-17页
 一、唤起综合感觉的的声音魅力第12-13页
 二、适配受众多层次注意力的便携性特性第13-15页
 三、成本低廉和文化无限制带来的普及基础第15页
 四、传播信息迅速带来的时效性和互动优势第15-17页
第二章、数字广播的发展及优势特征第17-25页
 一、数字时代的传播媒介第17-18页
 二、数字广播的发展第18-20页
 三、数字广播的传播属性与特征第20-23页
  (一) 主动性第20-21页
  (二) 互动性第21-22页
  (三) 个性化第22页
  (四) 智能化第22-23页
 四、数字广播的优势第23-25页
  (一) 高保真度第23页
  (二) 大容量传播第23页
  (三) 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第23-24页
  (四) 成本降低第24-25页
第三章 数字媒体时代的广播传播形态研究第25-33页
 一、数字广播的多元化传播形态第25-31页
  (一) 调频调幅数字广播第25-26页
  (二) 数字卫星音频广播(DSB)第26页
  (三) 网络广播与无线网络收音机第26-29页
  (四) 手机广播第29-31页
 二、数字广播媒体的整合传播形态第31-33页
  (一) 传播媒体的整合形态第31页
  (二) 媒体传播的整合状态第31-33页
第四章 数字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发展策略第33-39页
 一、数字媒体时代的广播受众第33-36页
  (一) 数字媒体时代的受众需求第33-35页
  (二) 近年广播受众现状与变化第35-36页
 二、内容竞争成为关键第36-37页
 三、城市农村分层发展策略第37页
 四、推动广播系统数字化变革第37-39页
结语第39-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2页
附录 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42-43页
后记第43页

论文共4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城市晚报》2008年改版前后的对比分析
下一篇:我国电视读书节目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