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--知识产权论文--商标法论文

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适用研究

摘要第2-5页
Abstract第5-8页
导言第11-16页
    一、问题的提出第11页
    二、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三、文献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四、主要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五、论文结构第15页
    六、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5-16页
第一章 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现状及具体实践问题第16-26页
    第一节 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状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立法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司法现状第17-20页
    第二节 商标侵权案例及其折射的具体实践问题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典型案例事实及判决结果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典型案例折射的具体实践问题第23-26页
第二章 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适用问题成因第26-39页
    第一节 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缺乏可操作性的分析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惩罚性赔偿“恶意”的法律定性不明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惩罚性赔偿“情节严重”的认定标准缺失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惩罚性赔偿的域外法及案例考察第27-30页
    第二节 我国商标侵权法定赔偿过度泛化适用分析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法定赔偿的适用前提日益虚化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法定赔偿的酌定情节规定过于原则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法定赔偿的域外法及案例考察第33-34页
    第三节 司法实践中商标权利人的举证困境分析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我国商标侵权损害赔偿举证责任制度问题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我国商标侵权补偿性赔偿的举证问题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惩罚性赔偿无法达到“明确而令人信服”的证明标准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商标侵权举证制度的域外法考察第37-39页
第三章 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司法适用的思考与建议第39-47页
    第一节 立法完善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条件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完善“恶意”与“故意”的认定界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细化“情节严重”的认定标准第40-41页
    第二节 建立法定赔偿的量化标准体系并厘清与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建立和完善法定赔偿的量化标准体系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厘清法定赔偿与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第43-44页
    第三节 完善商标侵权损害赔偿举证的程序法制度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完善我国商标侵权证据规定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适当降低商标侵权案件权利人的证明标准第45-47页
结束语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4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4-55页
后记第55-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商标先用权适用研究--以《商标法》第59条第3款为视角
下一篇:航空旅客“黑名单”法律问题探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