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研究
内容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现状及评述 | 第9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目标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方法及路线 | 第15-17页 |
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7-21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2.2 研究理论基础 | 第18-20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耦合互动关系分析 | 第21-27页 |
3.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相互促进效应 | 第21-22页 |
3.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交互约束效应 | 第22-24页 |
3.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耦合机理分析 | 第24-2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构建 | 第27-42页 |
4.1 适宜性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7-28页 |
4.2 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28-29页 |
4.3 评估指标的选取 | 第29-32页 |
4.4 非遗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构建 | 第32-4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5 实证研究——秭归端午节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| 第42-51页 |
5.1 秭归端午节基本概述 | 第42-43页 |
5.2 秭归端午节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| 第43-50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6 结论与讨论 | 第51-53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51页 |
6.2 研究不足 | 第51-52页 |
6.3 研究展望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后记 | 第56-57页 |
附表: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标专家咨询表 | 第57-59页 |
附录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著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