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FPGA的实时视频去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| 第10-12页 |
1.3 课题主要工作与安排 | 第12-14页 |
1.3.1 论文主要工作 | 第12页 |
1.3.2 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| 第14-27页 |
2.1 实时视频去雾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| 第14-15页 |
2.2 视频输入输出接口 | 第15-18页 |
2.3 图像帧缓冲存储接口 | 第18-22页 |
2.4 内部总线接口 | 第22-2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单幅图像去雾算法研究 | 第27-36页 |
3.1 大气散射与成像 | 第27-29页 |
3.1.1 大气散射原理 | 第27-28页 |
3.1.2 大气散射模型 | 第28-29页 |
3.1.3 雾天降质图像特点 | 第29页 |
3.2 基于暗通道先验的图像去雾方法 | 第29-34页 |
3.2.1 暗通道先验 | 第29-30页 |
3.2.2 传递函数的估计 | 第30-31页 |
3.2.3 传递函数的优化 | 第31-32页 |
3.2.4 大气光估计 | 第32页 |
3.2.5 有雾图像的恢复 | 第32-33页 |
3.2.6 实验结果对比 | 第33-34页 |
3.3 本章小节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基于FPGA的视频去雾算法设计与实现 | 第36-55页 |
4.1 视频去雾辅助算法设计 | 第36-38页 |
4.1.1 大气光强度的优化 | 第36-37页 |
4.1.2 去雾程度设定 | 第37页 |
4.1.3 去雾功能的自动开关 | 第37-38页 |
4.2 视频去雾算法实现总体方案设计 | 第38-42页 |
4.2.1 视频处理模块的输入输出交互 | 第38-40页 |
4.2.2 算法的软硬件联合实现 | 第40-41页 |
4.2.3 总体方案实现 | 第41-42页 |
4.3 逻辑方案设计 | 第42-51页 |
4.3.1 高层综合工具简介 | 第42-43页 |
4.3.2 Vivado HLS视频处理框架 | 第43-45页 |
4.3.3 暗通道先验图像计算模块 | 第45-47页 |
4.3.4 雾天透射率图像计算模块 | 第47-49页 |
4.3.5 去雾图像生成模块 | 第49-51页 |
4.4 软件方案设计 | 第51-53页 |
4.4.1 大气光参数计算 | 第51-52页 |
4.4.2 去雾程度调节 | 第52-53页 |
4.4.3 去雾功能的自动开关 | 第5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五章 高清视频去雾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| 第55-60页 |
5.1 外部帧缓冲存储接口的设计与优化 | 第55-56页 |
5.1.1 统一总线接口 | 第55-56页 |
5.1.2 优化总线协议 | 第56页 |
5.2 高清视频去雾算法的设计与优化 | 第56-57页 |
5.2.1 除法运算的优化 | 第56页 |
5.2.2 内存访问的优化 | 第56-57页 |
5.3 高清视频输入输出流水线的设计与优化 | 第57-58页 |
5.4 系统全局互联的设计与优化 | 第58-5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六章 系统仿真与测试 | 第60-66页 |
6.1 去雾算法的RTL仿真 | 第60-61页 |
6.2 实际系统测试 | 第61-64页 |
6.2.1 测试环境搭建 | 第61-63页 |
6.2.2 功能测试 | 第63-64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7.1 本文工作总结 | 第66-67页 |
7.2 工作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
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| 第70-71页 |
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