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理论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课题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配电网理论线损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课题的研究方案 | 第11-1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1.3.2 研究过程 | 第11-12页 |
1.3.3 研究目标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中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| 第13-22页 |
2.1 配电网线损的分类与产生的原因 | 第13-14页 |
2.1.1 线损、线损率及其分类 | 第13页 |
2.1.2 配电网线损产生的原因 | 第13-14页 |
2.2 中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| 第14-19页 |
2.2.1 均方根电流法 | 第14-15页 |
2.2.2 平均电流法(形状系数法) | 第15-16页 |
2.2.3 等值电阻法 | 第16-17页 |
2.2.4 电压损失法 | 第17-18页 |
2.2.5 台区损失率法 | 第18-19页 |
2.3 10kV配电网线损计算的简化 | 第19-20页 |
2.3.1 线路导线损耗简化计算方法 | 第19页 |
2.3.2 代表日线损率推算到月线损率 | 第19-20页 |
2.4 配电线路电能损耗计算的步骤 | 第20-21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颍上县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分析与方案设计 | 第22-37页 |
3.1 颍上县配电网现状 | 第22-25页 |
3.1.1 区域概况 | 第22页 |
3.1.2 电网结构分布与设备状况 | 第22-25页 |
3.1.3 电网负荷情况 | 第25页 |
3.2 颍上配电网线损计算分析方案 | 第25-30页 |
3.2.1 配电网实测日负荷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| 第25-26页 |
3.2.2 配电网线损计算实施方案 | 第26-27页 |
3.2.3 线损理论计算软件设计 | 第27-30页 |
3.3 颍上县典型代表日线损理论计算与结果分析 | 第30-36页 |
3.3.1 典型代表日电网基本情况 | 第30-31页 |
3.3.2 全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3.3 35kV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3.4 10kV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3.5 380V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| 第35页 |
3.3.6 各级电网理论线损率对比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4章 配电网降损措施研究 | 第37-56页 |
4.1 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措施 | 第37-40页 |
4.1.1 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技术措施 | 第37-38页 |
4.1.2 降低配电网线损的管理措施 | 第38-40页 |
4.2 颍上县配电网线损存在的问题 | 第40-42页 |
4.2.1 技术线损存在的问题 | 第40-41页 |
4.2.2 管理线损存在的问题 | 第41-42页 |
4.3 颍上县配电网降损措施与方案设计 | 第42-55页 |
4.3.1 降低技术线损的方案设计 | 第42-45页 |
4.3.2 降低管理线损措施及方案设计 | 第45-5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6-58页 |
5.1 主要研究成果 | 第56页 |
5.2 后续工作展望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