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页 |
1.2 伪卫星技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4 论文章节安排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临近空间伪卫星定位系统 | 第16-30页 |
2.1 伪卫星系统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| 第16-18页 |
2.2 伪卫星的几何布局研究 | 第18-26页 |
2.2.1 伪卫星覆盖区域计算 | 第18-19页 |
2.2.2 GDOP对定位误差的影响 | 第19-21页 |
2.2.3 伪卫星的几何布局与GDOP的关系分析 | 第21-26页 |
2.3 伪卫星信号设计 | 第26-29页 |
2.3.1 伪卫星信号结构 | 第26-28页 |
2.3.2 伪卫星导航电文的格式和内容 | 第28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伪卫星定位中关键问题及误差分析 | 第30-57页 |
3.1 远近效应 | 第30-36页 |
3.1.1 远近问题的概念 | 第30-31页 |
3.1.2 远-近问题的解决方法 | 第31-36页 |
3.2 多径效应 | 第36-40页 |
3.2.1 伪卫星多径的特点 | 第36-37页 |
3.2.2 多径误差的抑制方法 | 第37-40页 |
3.3 对流层延迟 | 第40-44页 |
3.3.1 伪卫星对流层延迟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3.2 对流层延迟误差修正模型 | 第41-44页 |
3.4 伪距观测方程的线性化误差 | 第44-46页 |
3.5 时间同步问题 | 第46-51页 |
3.5.1 站间时间同步原理 | 第46-48页 |
3.5.2 时间同步系统结构及数据接口 | 第48-49页 |
3.5.3 误差分析 | 第49-51页 |
3.6 伪卫星的自身定位问题 | 第51-56页 |
3.6.1 伪卫星位置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3.6.2 伪卫星自身定位算法及仿真分析 | 第52-56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伪卫星基带数字信号处理研究 | 第57-73页 |
4.1 伪码和载波的捕获技术 | 第58-65页 |
4.1.1 并行码相位搜索法 | 第59-61页 |
4.1.2 捕获模块设计及仿真结果 | 第61-65页 |
4.2 伪码和载波的跟踪技术 | 第65-70页 |
4.2.1 伪码跟踪 | 第65-66页 |
4.2.2 载波跟踪 | 第66-68页 |
4.2.3 跟踪模块设计及仿真结果 | 第68-70页 |
4.3 位同步与帧同步 | 第70-7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五章 伪卫星对卫星导航系统性能增强的研究 | 第73-85页 |
5.1 伪卫星个数对导航系统精度因子的影响分析 | 第73-76页 |
5.2 伪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对导航系统精度因子的影响 | 第76-79页 |
5.3 伪卫星对卫星导航系统定位误差的改善 | 第79-8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5-87页 |
6.1 总结 | 第85页 |
6.2 展望 | 第85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