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广播、电视事业论文--编辑、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

传播仪式观视角下央视《朗读者》节目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3 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关于传播仪式观理论研究状况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关于传播仪式观应用研究状况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关于文化类电视节目及《朗读者》节目的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文献研究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文本研究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跨学科研究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个案研究法第15页
    1.5 研究创新点第15-17页
第2章 用传播仪式观理论审视《朗读者》节目第17-27页
    2.1 传播仪式观理论的相关概说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传播仪式观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起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传播仪式观基本理论的核心及本质第18-20页
    2.2 央视《朗读者》节目概述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《朗读者》节目基本概述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《朗读者》节目创建背景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《朗读者》节目主要模式第21-22页
    2.3 用传播仪式观审视《朗读者》的合理性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语言与对话:微型传播仪式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人类行为理解:仪式观的文化研究取向第24-27页
第3章 传统舞台朗读仪式化表征第27-31页
    3.1 朗读仪式的规范化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身份标识与赋权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仪式时间的统一性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稳定的空间表现方式第28-29页
    3.2 朗读仪式的演示性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参与者的自我表现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仪式活动的可供欣赏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演示的一对众呈现第30-31页
第4章 《朗读者》仪式化传播建构及革新第31-43页
    4.1 《朗读者》传播仪式的构成第31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多层次仪式空间构建:个体故事进入公共视野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象征性仪式主题选择:唤醒聚合受众情感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主持人仪式语言引导:言语沟通发挥辐射效应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舞台化仪式互动表达:朗读成为情感传递纽带第37-39页
    4.2 《朗读者》仪式化传播的革新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仪式空间革新:由单一到多层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仪式主体革新:由小众到大众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仪式流程革新:由固定到多样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仪式互动革新:由演示到互动第41-43页
第5章 《朗读者》仪式化传播价值彰显第43-51页
    5.1 情绪外化与互动:朗读理念革新第44-45页
    5.2 受众凝聚与集体记忆:经典文化认同第45-47页
    5.3 人际传播与关系复制:情感链接共享第47-48页
    5.4 推已及人自述:典型征服引领第48-51页
结语第51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9页
致谢第59-6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网络环境下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媒介化研究
下一篇:《人民日报·生态周刊》(2013-2017)舆论引导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