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载自组织网络信息分发机制的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2页 |
1.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| 第19-20页 |
1.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VANET相关技术 | 第22-34页 |
2.1 VANET特点 | 第22-23页 |
2.2 VANET的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2.2.1 VANET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页 |
2.2.2 VANET的应用 | 第23-24页 |
2.3 VANET相关协议介绍 | 第24-26页 |
2.4 VANET路由协议的分类 | 第26-29页 |
2.4.1 基于拓扑的路由 | 第26-27页 |
2.4.2 基于移动预测的路由 | 第27-28页 |
2.4.3 基于位置的路由 | 第28-29页 |
2.4.4 基于地图的路由 | 第29页 |
2.5 VANET的MAC协议 | 第29-33页 |
2.5.1 单信道MAC协议 | 第30-32页 |
2.5.1.1 IEEE802.11 DCF协议 | 第30-31页 |
2.5.1.2 CSMA/CA机制 | 第31-32页 |
2.5.1.3 接入方式 | 第32页 |
2.5.2 多信道MAC协议 | 第32-33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基于地理位置和车辆密度的GPCR-D路由 | 第34-57页 |
3.1 传统的GPCR介绍 | 第34-38页 |
3.1.1 受限制的贪婪路由 | 第34-35页 |
3.1.2 修复模式 | 第35-36页 |
3.1.3 协调节点 | 第36页 |
3.1.4 GPCR的不足之处 | 第36-38页 |
3.2 GPCR-D路由算法介绍 | 第38-45页 |
3.2.1 邻居表的维护 | 第40-41页 |
3.2.2 局部拓扑区域的建立与老化 | 第41-43页 |
3.2.3 恢复模式右手定则的改进 | 第43-44页 |
3.2.4 路由“空洞”的改进 | 第44-45页 |
3.3 基于RSU的GPCR-D路由 | 第45-49页 |
3.4 数据结构 | 第49-52页 |
3.4.1 网络层修改的详细信息 | 第50-51页 |
3.4.2 WSM的修改 | 第51-52页 |
3.5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52-56页 |
3.5.1 GPCR-D路由性能 | 第52-55页 |
3.5.2 基于RSU辅助的GPCR-D路由性能 | 第55-56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单接.多信道的MAC协议 | 第57-73页 |
4.1 α、β、γ 三种模式介绍 | 第57-59页 |
4.2 α、β、γ 三种模式判定 | 第59-60页 |
4.3 α 模式中周期数的实时动态调整策略 | 第60-62页 |
4.4 SCH信道的选择与分配 | 第62-63页 |
4.5 信道表的维护 | 第63页 |
4.6 α、β、γ 三种模式切换 | 第63-65页 |
4.7 数据结构 | 第65-70页 |
4.8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70-71页 |
4.9 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第五章 仿真平台介绍 | 第73-81页 |
5.1 OMNET++仿真平台 | 第73-74页 |
5.2 Veins仿真框架 | 第74-75页 |
5.3 SUMO交通仿真软件 | 第75-76页 |
5.4 交通模型建模 | 第76-80页 |
5.4.1 车辆模型 | 第76-78页 |
5.4.2 道路模型 | 第78-79页 |
5.4.3 车辆的移动模型 | 第79-8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1-83页 |
6.1 总结 | 第81-82页 |
6.2 展望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
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8-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