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.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炼焦煤的种类及特性 | 第12页 |
1.3. 中煤破碎解离规律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4 中煤破碎再选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5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| 第16-19页 |
1.5.1 研究目标 | 第16-17页 |
1.5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屯兰选煤厂中煤的基本性质及再选可行性研究 | 第19-25页 |
2.1 煤样的选取与制备 | 第19页 |
2.2 工业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3 粒度组成分析 | 第20页 |
2.4 中煤再选可行性分析 | 第20-2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中煤破碎解离规律研究 | 第25-35页 |
3.1. 不同粒级中煤的密度组成 | 第25页 |
3.2 中煤的破碎解离规律 | 第25-29页 |
3.2.1 各粒级中同密度级的破碎解离规律 | 第25-27页 |
3.2.2 同粒级不同密度级的破碎解离规律 | 第27-29页 |
3.3 破碎粒级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4 硫的测定 | 第31-3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各级中煤<1.45kg/L密度级产物工艺性质研究 | 第35-45页 |
4.1 粘结性的测定 | 第35-37页 |
4.2 挥发分测定 | 第37-39页 |
4.2.1 中煤各粒级挥发分变化规律 | 第37页 |
4.2.2 中煤粒级和密度级对破碎后浮沉产物挥发分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4.2.3 破碎粒级对浮沉产物挥发分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3. 反射率的测定 | 第39-43页 |
4.3.1. 中煤粒级对破碎后低密度级产物反射率影响的规律 | 第39-42页 |
4.3.2. 密度级对破碎后低密度级产物反射率影响的规律 | 第42-4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五章 沙曲选煤厂中煤性质及可选性研究 | 第45-59页 |
5.1 煤样的选取与制备 | 第45-46页 |
5.2. 粒度组成分析 | 第46-48页 |
5.3. 中煤再选可行性分析 | 第48-54页 |
5.4 中煤破碎解离规律研究 | 第54-56页 |
5.4.1 不同粒级中煤密度组成 | 第54页 |
5.4.2 各粒级同密度级的破碎解离规律 | 第54-55页 |
5.4.3 同粒级不同密度级的破碎解离规律 | 第55-56页 |
5.4.4 破碎煤泥浮选分步释放解离规律 | 第5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9页 |
第六章 沙曲选煤厂中煤再选试验研究 | 第59-73页 |
6.1 中煤再选试验设计 | 第59-61页 |
6.1.1 试验方法 | 第59-60页 |
6.1.2 重选试验设备 | 第60-61页 |
6.1.3 重选试验系统图 | 第61页 |
6.2 煤泥旋流重选柱分选试验 | 第61-66页 |
6.2.1 破碎级-3mm分选试验 | 第61-63页 |
6.2.2 自然级-3mm分选试验 | 第63-65页 |
6.2.3 最佳试验条件下分选结果 | 第65-66页 |
6.3 磨矿解离规律 | 第66-68页 |
6.4 磨矿—浮选试验 | 第68-70页 |
6.4.1 试验研究步骤 | 第69页 |
6.4.2 中煤磨矿—浮选试验 | 第69-70页 |
6.5 中煤再选效果评定 | 第70-71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7.1 结论 | 第73-74页 |
7.2 展望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