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刺背俞穴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研究 | 第12-21页 |
第一节 中医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认识 | 第12-13页 |
一、病因、病机和病位 | 第12-13页 |
二、中医证候分型 | 第13页 |
第二节 中医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概况 | 第13-15页 |
一、中药治疗 | 第13页 |
二、针灸治疗 | 第13-15页 |
三、针药结合 | 第15页 |
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认识 | 第15-16页 |
一、致病条件 | 第16页 |
二、相关因素 | 第16页 |
第四节 现代医学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概况 | 第16-19页 |
一、药物治疗 | 第16-18页 |
二、认知功能训练 | 第18-19页 |
三、药物结合认知功能训练 | 第19页 |
四、其他 | 第19页 |
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治疗概况 | 第19页 |
第六节 针刺背俞穴治疗认知障碍的研究概况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临床研究 | 第21-34页 |
第一节 对象和方法 | 第21-25页 |
一、合格入组的对象确定 | 第21-22页 |
二、研究方案 | 第22-24页 |
三、疗效评定标准 | 第24-25页 |
四、统计学处理 | 第25页 |
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| 第25-34页 |
一、一般资料 | 第25-30页 |
二、疗效分析 | 第30-34页 |
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| 第34-38页 |
第一节 量表的选择 | 第34-35页 |
一、神经心理学检查量表 | 第34页 |
二、日常生活能力量表(ADL)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选穴依据 | 第35页 |
第三节 结果分析 | 第35-36页 |
一、认知功能疗效分析 | 第35-36页 |
二、日常生活能力 | 第36页 |
三、症候学积分 | 第36页 |
四、安全性的观察 | 第36页 |
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及预期解决方法 | 第36-38页 |
一、量表的问题 | 第36页 |
二、治疗过程上的问题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结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5页 |
附录 | 第45-49页 |
附录1:MoCA量表 | 第45-47页 |
附录2: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 | 第47-48页 |
附录3:英文缩略语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