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贸易经济论文--国内贸易经济论文--服务业论文

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的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7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生产性服务业概念、范围研究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理论综述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研究文献综述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差异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文献评述第12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13-15页
第二章 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理论第15-23页
    2.1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和特征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第16-17页
    2.2 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理论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产业结构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专业化分工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交易费用理论第19页
    2.3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需求遵从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给主导论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互动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融合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结构主义的观点第22-23页
第三章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国别比较研究第23-33页
    3.1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发展中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第28页
    3.2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比较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发展状况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中国省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第31-33页
第四章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影响的实证分析第33-39页
    4.1 模型的选择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检验方法以及模型的说明第33-34页
    4.2 实证分析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ADF 单位根检验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Johansen 协整检验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4.3 实证结果分析第37-39页
第五章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第39-45页
    5.1 从战略上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体制、机制保障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,调整产业结构第40页
    5.2 构建和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体系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打造研发服务平台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培育和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大力培养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积极发展信息服务和和物流服务业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增加创新投入,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42-43页
    5.3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发展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积极引入和强化市场竞争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提高要素市场的交易效率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构建信用平台第43-45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5-47页
    6.1 基本结论第45-46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46-47页
致谢第47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3页
研究成果第53-55页
附录 A第55-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融知网络优化的知识流分层控制方法研究
下一篇: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