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(一) 选题背景、来源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2. 选题来源 | 第9-10页 |
3. 选题意义 | 第10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 国内现状 | 第10-11页 |
2. 国外现状 | 第11-12页 |
(三)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1.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2. 创新之处 | 第13页 |
(四)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 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一、 西北内陆河水资源现状及其环境问题 | 第15-19页 |
(一) 西北内陆河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 河流水资源匮乏 | 第15-16页 |
2. 河流季节性强 | 第16页 |
3. 粗放式的生产模式极度破坏河流水资源 | 第16页 |
(二) 河流问题产生的原因 | 第16-19页 |
1. 城市污水排放严重 | 第16-17页 |
2. 用水效率低下 | 第17页 |
3. 河流管理缺乏严格性 | 第17-19页 |
二、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| 第19-21页 |
(一)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的背景 | 第19页 |
(二)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(三) 西北内陆河践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紧迫性 | 第20-21页 |
三、 西北内陆河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21-31页 |
(一) 西北内陆河现存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归纳 | 第21-23页 |
1. 全国性法律规范 | 第21-22页 |
2. 地方性法律规范 | 第22-23页 |
(二) 西北内陆河水资源管理现存法律制度问题分析 | 第23-31页 |
1. 用水总量控制法律制度问题及分析 | 第23-25页 |
2. 用水效率控制法律制度问题及分析 | 第25-27页 |
3.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法律制度问题及分析 | 第27-29页 |
4. 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法律制度问题及分析 | 第29-31页 |
四、 国外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经验借鉴 | 第31-41页 |
(一) 国外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经验 | 第31-38页 |
1. 澳大利亚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| 第31-34页 |
2. 以色列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| 第34-38页 |
(二) 国外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8-41页 |
1. 严格的用水总量控制 | 第38页 |
2. 重视用水效率的提高 | 第38-39页 |
3. 防治污水法律手段强硬 | 第39页 |
4. 严格的考核和责任追究法律制度 | 第39-41页 |
五、 西北内陆河践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对策 | 第41-49页 |
(一) 用水总量控制法律制度对策 | 第41-42页 |
1. 河流水量确定应法律制度化 | 第41-42页 |
2. 水量分配权利的改革 | 第42页 |
3. 河流最大取水量的法律制度化 | 第42页 |
(二) 用水效率控制法律制度对策 | 第42-44页 |
1.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立法原则 | 第43页 |
2. 完善鼓励使用节水设施相关法律制度 | 第43页 |
3. 水价法律制度改革 | 第43-44页 |
(三)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法律制度对策 | 第44-45页 |
1. 立法技术上的创新 | 第44-45页 |
2. 拓宽政府法律责任范围 | 第45页 |
3. 法律赋予流域机构独立管理权 | 第45页 |
(四) 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法律制度对策 | 第45-49页 |
1. 严格的监测法律制度 | 第46页 |
2. 成立专门法定监督机构 | 第46-47页 |
3. 健全水资源管理主体职责分工法律制度 | 第47页 |
4. 制定严格的考核法律制度 | 第47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