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1.1 实木家具市场 | 第10-11页 |
1.1.2 实木家具常用连接方式及其特征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1 国内外对有机设计理念的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1.2.2 国内外对有机形态产品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3 国内外对有机形态家具的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1.2.4 国内外对榫卯结构的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1.2.5 国内外对榫卯接合强度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4-15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1.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1.4.1 确定两个连接件之间接合部位的外观形式 | 第15-17页 |
1.4.2 确定两个连接件之间的接合方式 | 第17页 |
1.4.3 结构强度问题 | 第17页 |
1.5 研究思路 | 第17-18页 |
1.6 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1.7 课题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2 实木家具有机形结构概念的界定 | 第20-37页 |
2.1 有机概念概述 | 第20-21页 |
2.2 感性工学原理在实木家具有机造型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| 第21-35页 |
2.2.1 目标用户定位 | 第23页 |
2.2.2 实木家具典型样本选取 | 第23-24页 |
2.2.3 感性语意空间的建立 | 第24-28页 |
2.2.4 造型设计要素空间建立 | 第28-30页 |
2.2.5 造型设计要素与感性语意关系 | 第30-32页 |
2.2.6 实木家具有机造型喜好度调查 | 第32-35页 |
2.3 有机形结构 | 第3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3 实木家具有机形结构节点的连接与构成形式 | 第37-45页 |
3.1 实木家具有机形结构节点的常见形式 | 第37页 |
3.2 构件截面样式 | 第37-39页 |
3.3 有机形结构外观审美评价 | 第39-41页 |
3.3.1 构件间过渡圆弧审美依据 | 第40页 |
3.3.2 最佳视觉造型取值 | 第40-41页 |
3.4 有机形结构节点构成形式 | 第41-44页 |
3.4.1 构件中零件的组合方式 | 第41-42页 |
3.4.2 不同组合方式下的木材利用率 | 第42-4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4 有机形结构中的构件及其接合强度 | 第45-72页 |
4.1 原材料选择及其相关力学性能 | 第45-49页 |
4.1.1 水曲柳力学性能实验依据 | 第45页 |
4.1.2 实验材料 | 第45页 |
4.1.3 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45-46页 |
4.1.4 实验条件 | 第46-47页 |
4.1.5 试件密度测试实验 | 第47页 |
4.1.6 试件含水率测试实验 | 第47-48页 |
4.1.7 试件相关力学强度参数 | 第48-49页 |
4.2 有机形结构节点不同榫卯类型及其接合强度 | 第49-69页 |
4.2.1 实验方法 | 第50页 |
4.2.2 试件设计 | 第50-55页 |
4.2.3 实验基材 | 第55页 |
4.2.4 实验用圆棒榫和胶粘剂 | 第55-56页 |
4.2.5 实验设备 | 第56页 |
4.2.6 实验结果分析与比较 | 第56-69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9-72页 |
5 节点处构件间的配合尺寸工艺标准 | 第72-88页 |
5.1 榫头厚度与榫眼宽度的配合公差对抗拔强度的影响 | 第72-80页 |
5.1.1 实验材料的制备 | 第72-73页 |
5.1.2 实验方法 | 第73-75页 |
5.1.3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75-80页 |
5.1.3.1 破坏形式及破坏过程分析 | 第75-78页 |
5.1.3.2 实验数据分析 | 第78-80页 |
5.2 榫头宽度与榫眼长度的配合公差对抗拔强度的影响 | 第80-86页 |
5.2.1 实验材料的制备 | 第80-82页 |
5.2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82-86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6-88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88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6页 |
附录A 关于实木家具有机造型的感性工学调研问卷 | 第96-108页 |
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| 第108-110页 |
致谢 | 第11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