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8-31页 |
1.1 二氧化碳开发研究的意义 | 第8-18页 |
1.1.1 二氧化碳的排放现状 | 第8-9页 |
1.1.2 二氧化碳的利用 | 第9-18页 |
1.2 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反应催化剂的研究 | 第18-23页 |
1.2.1 金属卟啉催化体系 | 第18-19页 |
1.2.2 β-二亚胺锌催化体系 | 第19-20页 |
1.2.3 酚氧基金属催化体系 | 第20-21页 |
1.2.4 Salen 金属催化体系 | 第21-22页 |
1.2.5 离子液体催化体系 | 第22-23页 |
1.2.6 非均相催化体系 | 第23页 |
1.3 二氧化碳与氮丙啶共聚反应的研究 | 第23-28页 |
1.3.1 氮丙啶的研究背景 | 第24-25页 |
1.3.2 二氧化碳和氮丙啶反应的研究 | 第25-28页 |
1.4 课题的提出 | 第28-30页 |
1.5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| 第30-31页 |
2 原料试剂与仪器 | 第31-34页 |
2.1 原料与试剂 | 第31-32页 |
2.2 实验及测试表征仪器 | 第32-34页 |
3 Lewis 酸-离子液体复合体系催化 2-甲基氮丙啶与 CO_2共聚 | 第34-54页 |
3.1 引言 | 第34-35页 |
3.2 2-甲基氮丙啶的制备 | 第35-36页 |
3.2.1 制备 2-甲基氮丙啶的步骤 | 第35页 |
3.2.2 2-甲基氮丙啶的表征 | 第35-36页 |
3.3 2-甲基氮丙啶与二氧化碳的共聚反应 | 第36-37页 |
3.3.1 共聚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 | 第36页 |
3.3.2 共聚产物的分析方法 | 第36-37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37-53页 |
3.4.1 共聚产物结构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4.2 反应条件的确定 | 第38-41页 |
3.4.3 不同催化体系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| 第41-46页 |
3.4.4 不同反应条件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| 第46-53页 |
3.5 催化机理 | 第53-54页 |
4 共聚产物的温度-pH 双重响应行为研究 | 第54-60页 |
4.1 引言 | 第54-55页 |
4.2 LCST 的表征 | 第55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5-59页 |
4.3.1 浓度对共聚物 LCST 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4.3.2 pH 对共聚物 LCST 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4.4 小结 | 第59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1页 |
参与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| 第71页 |
科研成果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