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多参数的微量冷却润滑高速磨削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·引言 | 第9页 |
·高速磨削加工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| 第9页 |
·高速磨削技术的历史与国内外发展 | 第9-11页 |
·高速磨削关键技术与磨削液供给方式的发展 | 第11-14页 |
·高速磨削关键技术的研究发展 | 第11-13页 |
·高速磨削供液方式的研究与发展 | 第13-14页 |
·绿色制造与MQL 切削的提出和发展 | 第14-15页 |
·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MQL 高速磨削的可行性分析 | 第17-25页 |
·磨削过程及高速磨削加工机理 | 第17-18页 |
·高速磨削砂轮气障层的产生及对冷却方式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·高速磨削时砂轮应力分析及砂轮选择 | 第19-20页 |
·高速磨削时砂轮应力分析 | 第19页 |
·高速磨削时砂轮选择 | 第19-20页 |
·磨削区热量计算模型分析理论 | 第20-23页 |
·磨削液的分布 | 第23页 |
·MQL 用于高速磨削时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MQL 高速磨削的可行性实验分析 | 第25-41页 |
·实验目的 | 第25页 |
·实验模型 | 第25-26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26页 |
·实验参数选择 | 第26-29页 |
·实验加工材料的选择 | 第26-27页 |
·加工参数的选择 | 第27页 |
·不同冷却系统参数确定 | 第27-29页 |
·实验仪器介绍 | 第29-33页 |
·数控平面磨床K-P36 | 第29-30页 |
·Bluebe 微量供油系统 | 第30-31页 |
·电子扫描显微镜S-3500N | 第31-32页 |
·表面形貌分析仪 | 第32-33页 |
·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| 第33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MQL 高速磨削加工质量的正交实验法研究 | 第41-54页 |
·实验目的 | 第41页 |
·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| 第41页 |
·选择并制作正交表 | 第41-46页 |
·挑选因素,确定水平 | 第41-43页 |
·选择正交表,进行表头设计 | 第43-46页 |
·实验数据采集与结果的方差分析 | 第46-52页 |
·实验数据采集 | 第46-47页 |
·正交实验设计结果的方差分析 | 第47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5章 MQL 冷却方式对高速磨削过程的影响 | 第54-76页 |
·实验目的 | 第54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54-55页 |
·实验仪器与材料 | 第55-58页 |
·磨削测力仪 | 第55-57页 |
·显微维氏硬度计 | 第57-58页 |
·Thermovision A20M 红外热像仪 | 第58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58页 |
·磨削力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 | 第58-66页 |
·实验过程与数据采集 | 第58-62页 |
·实验数据分析 | 第62-66页 |
·磨削热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 | 第66-71页 |
·实验过程与数据采集 | 第66-69页 |
·实验数据分析 | 第69-71页 |
·硬度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 | 第71-75页 |
·实验过程与数据采集 | 第71-73页 |
·实验数据分析 | 第73-7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6章 MQL 高速磨削加工磨削热模型 | 第76-83页 |
·圆弧热源模型建立 | 第76-78页 |
·关于高速磨削使用MQL 冷却方式热分配问题 | 第78-79页 |
·磨削热实验 | 第79-80页 |
·实验目的 | 第79页 |
·实验条件与模型 | 第79-80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80页 |
·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 | 第80-82页 |
·实验数据采集 | 第80-81页 |
·实验数据分析 | 第81-8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第7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| 第83-85页 |
·工作总结 | 第83页 |
·工作展望 | 第83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88-89页 |
致谢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