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计算机网络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

基于传播动力学的域间路由系统关键节点识别技术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域间路由系统关键节点识别方法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复杂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方法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问题分析第16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组织第18-20页
第二章 DDF-CFM:基于双毁伤因素的域间路由系统级联失效模型第20-36页
    2.1 研究基础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域间路由系统运行机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域间路由系统级联失效第21页
    2.2 问题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域间路由系统级联失效模型相关研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存在的问题第22页
    2.3 域间路由系统级联失效过程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2.4 DDF-CFM模型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边和节点的失效条件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双毁伤因素建模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DDF-CFM模型的运行机制第28-30页
    2.5 实验验证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实验设计与环境构建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模型有效性验证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模型参数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4-36页
第三章 SD-KNI:基于传播动力学的域间路由系统关键节点识别方法第36-48页
    3.1 问题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3.2 关键节点识别方法的评价标准第37-38页
    3.3 基于失效影响的节点重要性评估模型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节点失效对边的影响量化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节点失效对节点影响量化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基于失效影响的节点重要性刻画第40页
    3.4 SD-KNI方法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基于传播动力学的关键节点识别过程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最优a值确定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时间复杂度分析第43页
    3.5 实验验证第43-46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6-48页
第四章 DSA-KNI:基于双静态属性的域间路由系统关键节点识别方法第48-62页
    4.1 问题分析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节点静态属性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静态结构属性与动力学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第49-51页
    4.2 节点失效效果的静态属性刻画模型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度中心性对节点重要度影响的量化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节点路由路径数对节点重要度影响的量化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基于双静态属性的节点重要度刻画第53-54页
    4.3 DSA-KNI方法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基于双静态属性的域间路由系统关键节点识别过程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确定最优a值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DSA-KNI方法时间复杂度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4.4 实验验证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DSA-KNI方法有效性验证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与已有关键节点识别方法对比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0-62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2-64页
    5.1 论文总结第62-63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63-64页
致谢第64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70页
作者简历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软件定义互连数据平面资源优化技术研究
下一篇:NFV中服务功能链可靠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