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对 SAN 安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9-11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1.4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1.5 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2-14页 |
第2章 基本原理与相关技术 | 第14-20页 |
2.1 IP SAN 存储体系 | 第14-15页 |
2.2 可信计算 | 第15-18页 |
2.2.1 TPM 可信模块 | 第15-16页 |
2.2.2 信任链机制 | 第16页 |
2.2.3 可信连接架构三元对等模型 | 第16-17页 |
2.2.4 可信软件栈 | 第17-18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可信存储网络系统总体设计 | 第20-28页 |
3.1 可信存储网络系统设计目标 | 第20-21页 |
3.2 可信存储网络系统结构组成 | 第21-23页 |
3.3 可信存储网络系统关键机制研究 | 第23-26页 |
3.3.1 可信存储网络中启动度量过程 | 第23-24页 |
3.3.2 服务器申请访问存储区身份鉴别认证方法 | 第24页 |
3.3.3 存储可信网络中主要的功能部件及模块介绍设计 | 第24-2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第4章 服务器身份鉴别协议设计及安全分析 | 第28-46页 |
4.1 本章中所用符号标识说明 | 第28-29页 |
4.2 服务器身份鉴别协议详细设计 | 第29-34页 |
4.2.1 注册过程 | 第29-30页 |
4.2.2 服务器身份鉴别协议交互过程详细设计 | 第30-32页 |
4.2.3 远程用户身份鉴别协议设计 | 第32-34页 |
4.3 服务器身份鉴别协议安全性分析 | 第34-44页 |
4.3.1 BAN 谓词逻辑安全分析 | 第34-39页 |
4.3.2 基于 DY 攻击模型安全分析 | 第39-4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5章 协议设计及实现 | 第46-54页 |
5.1 设计环境及搭建 | 第46页 |
5.2 数据包构造设计 | 第46-47页 |
5.3 协议流程图设计 | 第47-50页 |
5.4 服务器身份鉴别协议性能分析 | 第50-52页 |
5.4.1 存储消耗 | 第50页 |
5.4.2 计算消耗 | 第50-51页 |
5.4.3 性能分析 | 第51-5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