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

农村公共物品政府供给模式研究--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1章 引言第13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综述第17-20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1.4 主要工作和创新第21-22页
    1.5 论文的基本结构第22-23页
第2章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第23-31页
    2.1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公共物品的概念界定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农村公共物品的特点及分类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概念第27-28页
    2.2 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相关理论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公共物品供给的萨缪尔森均衡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理论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政府职能理论第29-30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3章 运城市农村公共物品政府供给模式现状及问题与原因分析第31-43页
    3.1 运城市概况第31页
    3.2 运城市农村公共物品政府供给模式现状第31-35页
    3.3 运城市农村公共物品政府供给模式存在问题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供给总量不足、结构失衡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政府农村公共物品责任划分不尽合理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各主体参与程度不深第37-38页
    3.4 运城市政府供给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政绩倾向的思想阻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失衡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监督机制的缺乏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农村居民主体地位难以保证第41-42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4章 国外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经验借鉴第43-51页
    4.1 国外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美国多元化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英国“最佳价值”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法国“公私合作”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第47-48页
    4.2 国外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启示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明确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职能定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建立公众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构建多元主体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建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监督与激励机制第50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5章 农村公共物品政府供给模式的优化策略第51-59页
    5.1 明确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明确政府定位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明确政府各部门分工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明确公共物品范畴的定位第52页
    5.2 改进农村公共物品政府供给机制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建立有效的农村居民需求偏好表达机制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提高农村居民素质以促成公共物品理性化供给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建立符合农村居民需求的科学有效供给决策机制第53页
    5.3 发展农村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主体互动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引入农村公共物品市场供给模式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农村公共物品第三方供给模式的激励与完善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第55-56页
    5.4 完善政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监督体系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建立信息公开透明机制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健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强化社会审计监督作用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第57-58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结论及展望第59-61页
    1.结论第59页
    2.展望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66-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郑州市地方海事局管理模式改革研究
下一篇: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