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--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--中、老年论文

运城市农村日间照料中心运行问题研究--基于互助养老视角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3-2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综述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综述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评述第22-23页
    1.3 论文的基本框架第23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1.5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5-26页
第2章 互助养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6-32页
    2.1 互助养老的基本概念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积极老龄化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农村互助养老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日间照料中心第27-28页
    2.2 理论基础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福利多元主义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第30-31页
    2.3 小结第31-32页
第3章 运城市养老资源状况及农村养老政策回顾第32-40页
    3.1 运城市的养老资源基本状况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运城市基本情况简介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运城市社会保障资源状况第33-35页
    3.2 农村养老问题的政策回顾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集体供养阶段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社会保险探索阶段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新农保推广建设阶段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和养老服务发展阶段第37-39页
    3.3 小结第39-40页
第4章 运城市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养老需求与供给状况第40-58页
    4.1 运城市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需求调查方法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选择问卷抽样地区的方法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问卷抽样地区社会保障资源概况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抽样人口基本情况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4.2 运城市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物质支持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生活照料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精神慰藉第50-51页
    4.3 运城市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需求状况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抽样人口对于日间照料中心的了解情况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对日间照料中心的入住需求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4.4 运城市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供给现状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东湖新村日间照料中心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雷家坡村日间照料中心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南村日间照料中心第54-55页
    4.5 运城市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取得的积极效果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互助形式的养老丰富了运城市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一定程度的互助提升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相互扶持的理念让外出子女更加放心第56页
    4.6 小结第56-58页
第5章 运城市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58-64页
    5.1 运城市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问题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互助理念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基本生活照顾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供给与需求难以对接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日间照料中心的管理缺失,缺乏互助性引导第60-61页
    5.2 运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存在问题的原因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互助养老服务理念难以践行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老年人传统观念难以改变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日间照料中心资金来源单一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制度规范不完善并流于形式第63页
    5.3 小结第63-64页
第6章 运城市日间照料中心的改进建议第64-70页
    6.1 国内外互助养老的经验借鉴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以劳务和时间储蓄的时间银行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自主互助式的睦邻、拼家养老第64-65页
    6.2 对运城市日间照料中心的改进建议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宣传互助养老理念,扭转传统养老观念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规定,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鼓励老年人自主参与管理,重视老年人精神需求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实行乡村振兴战略,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共济作用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发展养老产业,优化养老供给环境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6 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,形成常态化志愿服务第68-69页
    6.3 小结第69-70页
结论与展望第70-72页
    1、结论第70页
    2、展望第70-72页
附录第72-75页
    附录1 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及日间照料中心需求调查第72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80页
致谢第80-8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81-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北京市养老服务业研究
下一篇:山西省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