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1 引言 | 第8-11页 |
| 1.1 类锂体系高电荷离子的特点 | 第8-9页 |
| 1.2 类锂等电子序列高电荷离子及 FCPC 理论方法 | 第9页 |
| 1.3 工作简介 | 第9-11页 |
| 2 类锂离子体系等电子序列(Z=30~40)1s~22l(l=s,p)的能级结构 | 第11-37页 |
| 2.1 等电子序列(Z=30~40)1s~22l(l=s,p)的主要计算方法及非相对论能量 | 第11-24页 |
| 2.1.1 类锂离子体系等电子序列 1s~22l(l=s,p)的波函数 | 第11-12页 |
| 2.1.2 类锂离子体系等电子序列 1s~22l(l=s,p)的 Upper bound 能量 | 第12页 |
| 2.1.3 类锂离子体系等电子序列(Z=30~40)的结果讨论 | 第12-24页 |
| 2.2 类锂离子等电子序列(Z=30~40)原子实修正 | 第24-25页 |
| 2.3 类锂离子体系等电子序列(Z=30~40)1s~22l(l=s,p)的非相对论总能量 | 第25-29页 |
| 2.4 类锂离子体系等电子序列(Z=30~40)1s~22l(l=s,p)的总能量 | 第29-37页 |
| 2.4.1 类锂等电子序列的哈密顿算符 | 第29-33页 |
| 2.4.2 类锂体系等电子序列 1s~22l(l=s,p)的 QED 修正和高阶相对论修正 | 第33-34页 |
| 2.4.3 类锂离子体系等电子序列 1s~22l(l=s,p)的能级结构及结果分析 | 第34-37页 |
| 3 类锂离子体系等电子序列(Z=30~40)的跃迁特性及精细结构劈裂 | 第37-44页 |
| 3.1 等电子序列(Z=30~40)1s~22l(l=s、p)的电离能 | 第37-38页 |
| 3.2 等电子序列(Z=30~40)1s~22s-1s~22p 激发能及跃迁能 | 第38-41页 |
| 3.3 类锂离子体系等电子序列(Z=30~40)1s~22p 的精细结构 | 第41-44页 |
| 4 等电子序列(Z=30~40)1s~22l(l=s、p)量子数亏损和振子强度 | 第44-50页 |
| 4.1 类锂离子体系等电子序列(Z=30~40)的量子数亏损 | 第44-47页 |
| 4.1.1 类锂体系等电子序列量子数亏损理论方法 | 第44页 |
| 4.1.2 等电子序列量子数亏损的结果与分析 | 第44-47页 |
| 4.2 类锂体系等电子序列(Z=30~40)1s~22s-1s~22p 振子强度 | 第47-50页 |
| 5 类锂离子体系等电子序列(Z=30~40)的偶极极化率 | 第50-53页 |
| 5.1 介绍 | 第50页 |
| 5.2 理论方法与结论 | 第50-53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56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