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英文缩略词 | 第10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13-20页 |
1.1 主要实验试剂、仪器及动物 | 第13-14页 |
1.1.1 主要实验试剂及药物 | 第13-14页 |
1.1.2 主要仪器 | 第14页 |
1.1.3 实验动物 | 第14页 |
1.2 主要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| 第14-16页 |
1.2.1 4%DSS溶液 | 第14-15页 |
1.2.2 乐复能低浓度溶液(0.1ug/ml) | 第15页 |
1.2.3 乐复能中浓度溶液(0.2ug/ml) | 第15页 |
1.2.4 乐复能高浓度溶液(0.3ug/ml) | 第15页 |
1.2.5 美沙拉嗪溶液 | 第15页 |
1.2.6 泼尼松溶液 | 第15页 |
1.2.7 邻联苯甲苯胺 | 第15页 |
1.2.8 3%过氧化氢 | 第15-16页 |
1.2.9 10%福尔马林溶液 | 第16页 |
1.3 实验方法 | 第16页 |
1.3.1 造模及分组 | 第16页 |
1.3.2 给药 | 第16页 |
1.3.3 标本采集 | 第16页 |
1.4 结肠炎症评分 | 第16-18页 |
1.4.1 疾病活动情况评估 | 第16-17页 |
1.4.2 病理组织学损伤情况 | 第17-18页 |
1.5 免疫组化检测小鼠结肠粘膜内MCP-1、IL-8表达水平 | 第18-19页 |
1.6 统计学处理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结果 | 第20-29页 |
2.1 小鼠的DAI评分 | 第20-21页 |
2.2 组织学损伤评分 | 第21-25页 |
2.3 结肠组织IL-8、MCP-1免疫组化结果 | 第25-29页 |
第三章 讨论 | 第29-33页 |
3.1 实验性结肠炎模型 | 第29-30页 |
3.2 MCP-1、IL-8和IBD的关系 | 第30页 |
3.3 IBD的治疗 | 第30-33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7页 |
综述 | 第37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