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烟厂公用设备自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背景与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| 第9-13页 |
1.2.1 控制器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2 控制器技术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| 第12-13页 |
1.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2 需求分析 | 第14-15页 |
2.1 存在问题 | 第14页 |
2.2 论文研究路线 | 第14-15页 |
3 公用设备控制对象研究 | 第15-31页 |
3.1 冷冻站 | 第16-18页 |
3.2 热力站 | 第18-19页 |
3.3 空调机组 | 第19-21页 |
3.4 新风机组 | 第21-22页 |
3.5 空压系统 | 第22-23页 |
3.6 真空系统 | 第23-25页 |
3.7 锅炉系统 | 第25-26页 |
3.8 电梯系统 | 第26页 |
3.9 其他设备 | 第26-28页 |
3.10 变配电系统 | 第28-29页 |
3.11 照明系统 | 第29-31页 |
4 控制系统设计 | 第31-52页 |
4.1 主要公用设备控制原理 | 第31-39页 |
4.1.1 空调系统控制原理 | 第31-33页 |
4.1.2 供热系统控制原理 | 第33-35页 |
4.1.3 制冷系统控制原理 | 第35-37页 |
4.1.4 空气处理机控制原理 | 第37-39页 |
4.2 控制系统前端设计 | 第39-46页 |
4.2.1 传感器简介 | 第39页 |
4.2.2 传感器量程选择 | 第39-40页 |
4.2.3 传感器安装位置与环境 | 第40-42页 |
4.2.4 传感器的选择 | 第42-43页 |
4.2.5 PROFIBUS现场总线概述 | 第43页 |
4.2.6 PROFIBUS的分类及区别 | 第43-44页 |
4.2.7 PROFIBUS现场总线体系结构 | 第44页 |
4.2.8 PROFIBUS的各种典型应用 | 第44-46页 |
4.3 现场控制层设计 | 第46-48页 |
4.3.1 控制器工作原理 | 第47页 |
4.3.2 控制器类型 | 第47-48页 |
4.3.3 现场设备控制设计 | 第48页 |
4.3.4 设备机房控制设计 | 第48页 |
4.4 传输网络设备设计 | 第48-49页 |
4.5 控制中心平台设计 | 第49-52页 |
5 公用设备节能控制研究 | 第52-73页 |
5.1 设计内容及设计参数 | 第52页 |
5.2 空调恒温恒湿控制系统设计 | 第52-57页 |
5.2.1 变量可调的智能PID算法 | 第53-55页 |
5.2.2 串级调节策略 | 第55页 |
5.2.3 变积分抗饱和优化控制 | 第55-57页 |
5.3 空调系统的运行工况安全控制策略 | 第57-58页 |
5.3.1 防冷凝水生成控制策略 | 第57页 |
5.3.2 空调机组联锁控制策略 | 第57页 |
5.3.3 空调机组风温过高安全保护策略 | 第57页 |
5.3.4 空调机组风温过低安全保护策略 | 第57-58页 |
5.3.5 应急状态安全控制策略 | 第58页 |
5.4 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策略 | 第58-73页 |
5.4.1 多工况动态恒温恒湿节能控制策略 | 第58-59页 |
5.4.2 风机变风量控制策略 | 第59-60页 |
5.4.3 相对工况节能策略 | 第60页 |
5.4.4 动态设定值自适应节能控制策略 | 第60-64页 |
5.4.5 高压微雾加湿器的配置及安装 | 第64-66页 |
5.4.6 空调设计容量校核 | 第66页 |
5.4.7 空调机组风量与变频器选择配合 | 第66-67页 |
5.4.8 表冷旁通风节能调节 | 第67-68页 |
5.4.9 冷却塔供回水系统节能 | 第68-70页 |
5.4.10 过渡季节节能 | 第70-71页 |
5.4.11 制冷机组节能 | 第71-73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73-74页 |
6.1 总结 | 第73页 |
6.2 展望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附录 | 第77-93页 |
附录1、控制点位表 | 第77-83页 |
附录2、空调平面布置图 | 第83-85页 |
附录3、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图 | 第85-90页 |
附录4、空调自控主程序 | 第90-93页 |
个人简介 | 第93-94页 |
致谢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