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--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--生活、居住、交通论文

我国基层社区协商民主建设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引言第10-18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7页
    1.4 重难点及创新点第17-18页
第2章 我国基层社区协商民主理论概述第18-27页
    2.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与价值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价值第19-20页
    2.2 基层协商民主的内涵与价值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层协商民主的内涵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基层协商民主的价值第21-22页
    2.3 基层社区协商民主内涵、特征与价值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基层社区协商民主的内涵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基层社区协商民主的特征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基层社区协商民主的价值第26-27页
第3章 基层社区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第27-31页
    3.1 基层社区协商民主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第27页
    3.2 基层社区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社会各方面参与公共治理第27-28页
    3.3 基层社区协商民主有利于基层政权建设第28页
    3.4 基层社区协商民主有利于推进党的群众路线的落实第28-29页
    3.5 基层社区协商民主有利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第29-31页
第4章 我国基层社区协商民主的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第31-49页
    4.1 基层社区协商民主建设的成效第31-33页
    4.2 基层社区协商民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基层社区协商民主存在的问题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基层社区协商民主发展中问题的主要原因第35-37页
    4.3 基层社区协商民主典型案例分析第3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城市基层社区协商民主的典型案例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农村基层社区协商民主的典型案例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信阳基层社区协商民主实地调研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案例分析结论第47-49页
第5章 推进我国基层社区协商民主发展的对策第49-53页
    5.1 坚持共产党对社区协商民主发展的领导第49页
    5.2 提高社区协商主体的协商意识与能力第49-50页
    5.3 改善社区协商议题的征集与选定方式第50-51页
    5.4 促进社区协商形式的多样化第51页
    5.5 推进社区协商民主制度的完善第51-53页
结语第53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8页
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“医养结合”社会养老服务模式研究
下一篇:昆明市官渡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--以小街社区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