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24页 |
| 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4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| 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1.2 流域生态补偿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实践 | 第14-20页 |
| 1.2.1 国外研究现状及实践 | 第14-16页 |
| 1.2.2 国内研究现状及实践 | 第16-20页 |
| 1.2.3 存在的问题 | 第20页 |
| 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0-24页 |
| 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| 1.3.2 技术路线 | 第22-24页 |
| 2 流域双向补偿机理及生态损害与保护补偿量化模型构建 | 第24-39页 |
| 2.1 流域双向补偿机理分析 | 第24-25页 |
| 2.1.1 流域上游对下游损害性补偿机理分析 | 第24-25页 |
| 2.1.2 流域下游对上游的保护性补偿机理分析 | 第25页 |
| 2.2 流域生态损害补偿量化模型构建 | 第25-36页 |
| 2.2.1 污染损失价值理论基础 | 第25-26页 |
| 2.2.2 水资源能值价值核算 | 第26-32页 |
| 2.2.3 污染损失率模型 | 第32-35页 |
| 2.2.4 流域生态损害补偿量化模型构建 | 第35-36页 |
| 2.3 流域生态保护补偿量化模型构建 | 第36-38页 |
| 2.3.1 污染物治理成本模型 | 第36-37页 |
| 2.3.2 流域生态保护补偿量化模型的构建 | 第37-38页 |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3 驻马店小洪河流域概况及补偿基础分析 | 第39-47页 |
| 3.1 流域概况 | 第39-43页 |
| 3.1.1 社会经济概况 | 第39-40页 |
| 3.1.2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污染概况 | 第40-43页 |
| 3.2 小洪河流域生态补偿可行性分析 | 第43-44页 |
| 3.3 代表性污染物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| 第44-45页 |
| 3.3.1 代表性污染物的选取 | 第44-45页 |
| 3.3.2 数据来源 | 第45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| 4 驻马店小洪河流域双向生态补偿的核算 | 第47-81页 |
| 4.1 上游对下游损害补偿的核算 | 第47-65页 |
| 4.1.1 水资源价值的核算 | 第47-61页 |
| 4.1.2 污染物损失率的计算 | 第61-65页 |
| 4.1.3 损害补偿标准及补偿量的确定 | 第65页 |
| 4.2 下游对上游保护补偿的核算 | 第65-76页 |
| 4.2.1 污染物治理成本的计算 | 第65-75页 |
| 4.2.2 保护补偿标准及补偿量的确定 | 第75-76页 |
| 4.3 流域双向补偿量化结果与分析 | 第76-80页 |
| 4.3.1 流域生态损害补偿量化结果分析 | 第76-78页 |
| 4.3.2 流域生态保护补偿量化结果分析 | 第78-80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| 5 结论与展望 | 第81-85页 |
| 5.1 主要结论 | 第81-83页 |
| 5.2 新的见解及创新点 | 第83页 |
| 5.3 展望 | 第83-8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5-89页 |
| 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89-90页 |
| 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