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权查阅权的行使问题研究
内容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(一)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(二)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1-12页 |
一、股东查阅权的性质 | 第12-16页 |
(一)概念 | 第12页 |
(二)股东查阅权的性质 | 第12-16页 |
二、股东查阅权的行使主体 | 第16-21页 |
(一) 一般意义的股东 | 第16页 |
(二) 出资瑕疵的股东 | 第16页 |
(三) 新任股东 | 第16-17页 |
(四)原股东 | 第17-18页 |
(五)隐名股东 | 第18-19页 |
(六)代理人 | 第19-21页 |
三、股东查阅权的对象范围 | 第21-24页 |
(一)会计账簿 | 第21-22页 |
(二)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 | 第22-24页 |
(三)公司债券存根与股东名册 | 第24页 |
四、股东查阅权的“正当目的”界定和举证 | 第24-29页 |
(一)“正当目的”限制的原因 | 第25页 |
(二)国外的“正当目的”界定 | 第25-27页 |
(三)我国目前“正当目的”的界定方式 | 第27-28页 |
(四)“正当目的”的举证责任 | 第28-29页 |
五、各国股东查阅权的行使 | 第29-32页 |
(一)我国目前股东查阅权的行使方式 | 第29-31页 |
(二)英国的检查人选任制度 | 第31页 |
(三)韩国的检查人选任制度 | 第31-32页 |
(四)日本法上的股东查阅权制度 | 第32页 |
六、我国构建检查人制度的构想 | 第32-36页 |
(一)我国构建检查人制度的必要性 | 第32-33页 |
(二)具体构建我国的检查人制度 | 第33-36页 |
结语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致谢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