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大与鹿邨的交往徽商艺术赞助与明末清初文人情怀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目录 | 第5-6页 |
1.绪论 | 第6-9页 |
1.1 八大山人与鹿邨交往研究综述 | 第6-7页 |
1.2 另一个视角看历史 | 第7-9页 |
2.明末清初徽商的艺术赞助行为 | 第9-13页 |
2.1 鹿邨之于八大的赞助人身份与活动 | 第9-11页 |
2.2 徽商收藏活动与鉴藏风尚的转移 | 第11-12页 |
2.3 徽商与文人及徽商与艺术市场的互动 | 第12-13页 |
3.方士琯收藏与品鉴——从家族传承到自我鉴藏 | 第13-21页 |
3.1 私人会所——水明楼 | 第14-15页 |
3.2 徽商群体崛起——儒家思想的共同心理 | 第15-19页 |
3.2.1 歙县方氏宗族 | 第17-18页 |
3.2.2 明代“路口”方氏宗族 | 第18-19页 |
3.3 方士琯宗族身份的猜想 | 第19-20页 |
3.4 方士琯身世再考 | 第20-21页 |
4.方鹿邨对八大艺术的代理与经营 | 第21-29页 |
4.1 八大艺术的士绅传播 | 第21-22页 |
4.2 政府制度下的士商互动 | 第22-25页 |
4.2.1 严苛的盐商选拔 | 第23-24页 |
4.2.2 盐商与盐官矛盾的相依关系 | 第24-25页 |
4.3 鹿邨代理人经营下的八大艺术 | 第25-29页 |
5.明末清初的文人情怀 | 第29-39页 |
5.1 遗民情节——文人的“旗帜”精神 | 第29-30页 |
5.2 方士琯儒商身份的遗民情怀 | 第30-35页 |
5.3 一生挚友的西城 | 第35-39页 |
结论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附录 | 第42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(著)及科研情况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