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2页 |
1.1 SiC纤维的特性及应用 | 第11页 |
1.2 连续SiC纤维的制备方法 | 第11-13页 |
1.2.1 化学气相沉积法 | 第11-12页 |
1.2.2 化学气相反应法 | 第12-13页 |
1.2.3 粉末烧结法 | 第13页 |
1.2.4 先驱体转化法 | 第13页 |
1.3 先驱体转化法制备连续SiC纤维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7页 |
1.4 改性SiC纤维的研究 | 第17-20页 |
1.4.1 改性SiC纤维制备概况 | 第18-19页 |
1.4.2 改性SiC纤维的应用概况 | 第19-20页 |
1.5 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1.5.1 选题背景 | 第20-21页 |
1.5.2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实验及分析测试方法 | 第22-31页 |
2.1 实验材料与设备 | 第22-23页 |
2.1.1 实验原料及试剂 | 第22-23页 |
2.1.2 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23页 |
2.2 硼/碳掺杂碳化硅纤维的制备 | 第23-26页 |
2.2.1 二甲苯可溶煤沥青的提取 | 第23-24页 |
2.2.2 沥青掺杂聚碳硅烷的合成 | 第24-25页 |
2.2.3 聚硼硅氮烷/沥青掺杂聚碳硅烷的合成 | 第25页 |
2.2.4 熔融纺丝 | 第25页 |
2.2.5 不熔化处理 | 第25-26页 |
2.2.6 热解与烧成 | 第26页 |
2.3 分析表征方法 | 第26-31页 |
2.3.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3.2 元素组成分析 | 第27页 |
2.3.3 X-射线衍射(XRD)分析 | 第27页 |
2.3.4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3.5 拉曼光谱(Raman)分析 | 第28页 |
2.3.6 扫面电子显微镜(SEM)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3.7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(HRTEM)分析 | 第29页 |
2.3.8 软化点测定 | 第29页 |
2.3.9 直径测定 | 第29页 |
2.3.10 电阻率测定 | 第29-30页 |
2.3.11 力学性能测定 | 第30页 |
2.3.12 热重分析 | 第30页 |
2.3.13 电磁参数测试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碳掺杂碳化硅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| 第31-47页 |
3.1 前言 | 第31页 |
3.2 沥青掺杂聚碳硅烷先驱体的制备 | 第31-33页 |
3.3 纺丝工艺研究 | 第33-36页 |
3.3.1 共混先驱体的可纺性研究 | 第33-34页 |
3.3.2 收丝速率对纤维直径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3.3 Ar气压力对纤维直径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3.4 不熔化处理 | 第36-37页 |
3.5 纤维裂解过程研究 | 第37-39页 |
3.6 碳掺杂碳化硅纤维结构、组成及性能分析 | 第39-46页 |
3.6.1 碳掺杂碳化硅纤维结构、组成分析 | 第39-43页 |
3.6.2 碳掺杂碳化硅纤维性能分析 | 第43-46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硼碳掺杂碳化硅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| 第47-63页 |
4.1 前言 | 第47-48页 |
4.2 聚硼硅氮烷/沥青掺杂聚碳硅烷先驱体的制备 | 第48-49页 |
4.3 聚硼硅氮烷/沥青掺杂聚碳硅烷先驱体熔融纺丝 | 第49-50页 |
4.3.1 硼含量对纺丝温度和纺丝性能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4.4 预氧化处理 | 第50-52页 |
4.5 高温热处理 | 第52页 |
4.6 硼碳掺杂碳化硅纤维结构、组成及性能分析 | 第52-62页 |
4.6.1 热处理温度对纤维结构和组成分析 | 第52-57页 |
4.6.2 热处理温度对纤维性能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4.6.3 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分析 | 第58-62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6页 |
5.1 论文结论 | 第63-64页 |
5.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64页 |
5.3 今后的工作展望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4页 |
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