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庄亲王世系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3页 |
一、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0-12页 |
三、相关概念解析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清代庄亲王整体研究 | 第13-20页 |
第一节 庄亲王的封号 | 第13-15页 |
一、封号的变化 | 第13-14页 |
二、追封庄亲王—舒尔哈齐 | 第14页 |
三、庄亲王的支系变更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清代庄亲王的待遇 | 第15-20页 |
一、庄亲王收入来源 | 第15-16页 |
二、庄亲王府 | 第16-17页 |
三、庄亲王府人员 | 第17-18页 |
四、庄亲王园寝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顺治至康熙时期的庄亲王 | 第20-33页 |
第一节 首代承泽亲王硕塞 | 第20-28页 |
一、硕塞在家庭中的地位 | 第20-21页 |
二、硕塞在军事上的贡献 | 第21-25页 |
三、硕塞在政治上的贡献 | 第25-27页 |
四、总体评价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第二代庄亲王博果铎 | 第28-33页 |
一、三藩之乱前博果铎的政治参与 | 第28-29页 |
二、三藩之乱中博果铎的政治参与 | 第29-31页 |
三、三藩之乱后博果铎的活动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雍正到乾隆前期的庄亲王 | 第33-46页 |
第一节 康熙时期的允禄 | 第34-36页 |
一、允禄得到康熙帝的厚爱 | 第34页 |
二、康熙帝对允禄学业上的重视 | 第34-35页 |
三、允禄在国语骑射上的突出表现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雍正时期的允禄 | 第36-41页 |
一、允禄在内务府的作为 | 第36-39页 |
二、允禄在宗人府的作为 | 第39页 |
三、允禄在家族事务上的作为 | 第39-41页 |
第三节 乾隆时期允禄的政治活动 | 第41-46页 |
一、弘皙案前期的允禄 | 第41-42页 |
二、弘皙案中的允禄 | 第42-44页 |
三、弘皙案后的允禄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乾隆后期至宣统时期的庄亲王 | 第46-60页 |
第一节 乾隆中后期至道光前期的庄亲王 | 第46-54页 |
一、第五代庄亲王永瑺 | 第46-49页 |
二、第六代庄亲王绵课 | 第49-52页 |
三、道光时期绵课的政治活动 | 第52-54页 |
第二节 道光中后期至同治时期的庄亲王 | 第54-58页 |
一、第七代庄亲王奕 | 第54-56页 |
二、第六代庄亲王绵护和綿諽 | 第56-57页 |
三、第七代庄亲王奕仁 | 第57-58页 |
第三节 光绪至宣统时期的庄亲王 | 第58-60页 |
一、第八代庄亲王载勋 | 第58-59页 |
二、第八代庄亲王载功 | 第59-60页 |
第五章 庄亲王世系参政趋势 | 第60-65页 |
第一节 皇权对庄亲王世系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一、皇权对庄亲王世系的干预 | 第60-61页 |
二、庄亲王对皇权的依附性 | 第61-62页 |
第二节 庄亲王世系参政的延续性 | 第62-65页 |
一、参政的连续性 | 第63-64页 |
二、参政的阶段性 | 第64-65页 |
结语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