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

出罪机制规范论--以我国刑事判决实证分析为基础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绪论第10-21页
    一、研究的背景和价值:第10-12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第12-17页
    三、研究的主要目标第17-19页
    四、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第19-21页
第一章: 中国无罪判决的现状和分析第21-38页
    第一节、我国人民法院判决无罪的案件的特征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我国人民法院判决无罪的案件极少,且逐年降低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自诉和公诉案件中宣告无罪的差别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免于刑事处罚的数量稳步上升第24-26页
    第二节、无罪判决率低的根本原因、形成和危害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根本原因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形成因素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潜在危害第29-32页
    第三节、无罪判决出罪的数据分析第32-38页
第二章: 我国刑法出罪机制的类型分析第38-55页
    第一节、我国刑法典中出罪机制的梳理第38-5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出罪机制的定义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刑法规范中出罪机制相关表述的梳理第41-50页
    第二节、三阶层犯罪体系中出罪机制的归纳第50-55页
第三章: 罪刑法定原则出罪功能实现的三重构造第55-79页
    第一节、三重现象:中国刑法罪刑法定原则所导致的实践问题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罪刑法定原则的适用模式不清晰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罪刑法定原则下的同案异判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超法规的阻却事由、罪刑法定原则和“但书”第58-59页
    第二节、我国罪刑法定原则问题的根本症结: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第59-64页
    第三节、罪刑法定原则出罪功能的实现:积极罪刑法定的消解第64-7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杜绝入罪判决中引述“罪刑法定原则”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强调“罪刑法定原则”与“同案同判”的内在联系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通过“但书”确保消极罪刑法定原则的功能实现第74-79页
第四章: “但书”出罪适用的基础和规范第79-100页
    第一节、“但书”适用出罪判决的基本问题第79-84页
    第二节、“但书”作为法院判决出罪依据的法理基础第84-88页
    第三节、“但书”出罪的覆盖维度第88-94页
    第四节、“但书”出罪的规则选择第94-10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构成要件不该当之等同和叠加模式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出罪实质解释模式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转化模式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超法规的责任阻却事由转化模式第97-100页
第五章: 意外事件出罪的适用困境和界定第100-129页
    第一节、规范解析:刑法第16条的立法本意第100-102页
    第二节、问题的提出: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第102-110页
    第三节、意外事件理论上的判断标准及其瓶颈第110-11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传统的“不能预见”标准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因果关系判断标准第112-116页
    第四节、意外事件判断的层次和机理第116-12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意外事件中的因果关系判断第118-1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以过失为基础的主观过错判断第122-129页
第六章、正当防卫出罪回归公众认同的解释途径第129-154页
    第一节、问题的提出:脱离公众认同的正当防卫第129-133页
    第二节、问题的分析:正当防卫裁判脱离公众认同的解释轨迹第133-14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司法过度追求防卫意志的唯一性第133-1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利已型正当防卫和利他型正当防卫等同对待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司法过度强调防卫过当的结果衡量第137-140页
    第三节、回归公众认同的解释路径第140-15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防卫人主观混合意思形态及处置第140-1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利他型正当防卫条件的宽缓化——基于对危险的判断第145-14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防卫过当的手段和后果独立双重过当之提倡第147-154页
第七章: 紧急避险适用的规范性和出罪可能性第154-176页
    第一节、紧急避险的司法现状及问题的提出第155-16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紧急避险的司法现状第155-1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紧急避险适用的基本问题第156-161页
    第二节、紧急避险构成与否的规范解读第161-164页
    第三节、紧急避险的判断应脱离交通责任认定书第164-166页
    第四节、自招危险的紧急避险出罪的空间第166-17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紧急避险的性质第166-16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自招危险的紧急避险第168-172页
    第五节、阻却违法和阻却责任为基础判断“不得已而为之”第172-176页
第八章:无刑事责任能力出罪裁判的问题和规范—以司法精神鉴定为中心的探讨第176-204页
    第一节、司法精神鉴定的适用现状和问题:以案例比较为切入点第177-18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法院拒绝被告人一方的精神司法鉴定的申请第178-17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拒绝被告人一方申请重新鉴定第179-18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冲突鉴定间排斥选择无责任能力的鉴定意见第183-186页
    第二节、司法精神鉴定启动的法理和规则第186-192页
    第三节、申请重新鉴定的原理和规范第192-195页
    第四节、司法精神鉴定意见的司法采纳第195-204页
结论第204-208页
参考文献第208-222页
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第222-224页
后记(初稿)第224-229页

论文共22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交通立法研究
下一篇:计算机辅助的小鼠肾血管形态发生的三维可视化及定量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