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引言 | 第12-15页 |
一、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冤狱赔偿制度概述 | 第15-21页 |
一、冤狱赔偿的含义 | 第15-18页 |
(一) “冤狱赔偿”含义界定 | 第15-17页 |
(二) 冤狱、理冤、冤狱赔偿关系辨析 | 第17-18页 |
二、冤狱赔偿责任的性质定位 | 第18页 |
三、冤狱赔偿制度的法理基础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民国以前古代社会的冤狱治理及其特点 | 第21-29页 |
一、古代社会冤狱治理的相关制度 | 第21-26页 |
(一) 冤狱的预防 | 第21-22页 |
(二) 冤狱的发现 | 第22-23页 |
(三) 冤狱的平反 | 第23-25页 |
(四) 冤狱的补救 | 第25-26页 |
二、古代社会冤狱治理的基本特点及其成因 | 第26-29页 |
(一) 古代社会冤狱治理的基本特点 | 第26-27页 |
(二) 古代社会冤狱治理特点的形成原因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民国时期构建冤狱赔偿制度的理论论争及冤狱赔偿运动 | 第29-36页 |
一、民国时期冤狱赔偿理念产生的思想基础 | 第29-31页 |
(一) 人民主权思想的萌芽 | 第29-30页 |
(二) 国家责任意识的觉悟 | 第30-31页 |
二、民国时期构建冤狱赔偿制度的理论论争 | 第31-34页 |
(一) 构建冤狱赔偿制度的支持声音 | 第31-32页 |
(二) 构建冤狱赔偿制度的反对声音 | 第32-34页 |
三、民国时期冤狱赔偿运动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民国时期冤狱赔偿制度的草创及其延伸 | 第36-43页 |
一、民国时期冤狱赔偿制度的草创及其内容 | 第36-41页 |
(一) 民国时期冤狱赔偿制度草创历程 | 第36-38页 |
(二) 《刑事赔偿法草案》内容之分析 | 第38-41页 |
二、民国时期冤狱赔偿制度的延伸 | 第41-43页 |
第五章 民国时期冤狱赔偿制度评析 | 第43-48页 |
一、民国时期冤狱赔偿制度的价值 | 第43-44页 |
(一) 开辟公私关系的新路径 | 第43页 |
(二) 凸显近代人权的发展 | 第43-44页 |
(三) 折射近代法治的进步 | 第44页 |
二、民国时期冤狱赔偿制度的迟滞及其局限 | 第44-48页 |
(一) 民国时期冤狱赔偿制度的迟滞 | 第44-46页 |
(二) 民国时期冤狱赔偿制度的局限 | 第46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