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26页 |
1.1 半导体材料概述 | 第9-11页 |
1.1.1 半导体材料的简介 | 第9页 |
1.1.2 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| 第9-11页 |
1.1.2.1 机械球磨法 | 第9页 |
1.1.2.2 溶胶凝胶法 | 第9-10页 |
1.1.2.3 水热或溶剂法 | 第10页 |
1.1.2.4 电化学阳极氧化法 | 第10页 |
1.1.2.5 电沉积法 | 第10-11页 |
1.2 光电化学技术概述 | 第11-21页 |
1.2.1 光电化学技术的发展 | 第11页 |
1.2.2 光电化学技术的原理 | 第11-12页 |
1.2.3 提高光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| 第12-20页 |
1.2.3.1 特殊形貌的调控 | 第12-13页 |
1.2.3.2 金属或非金属掺杂 | 第13-15页 |
1.2.3.3 贵金属负载 | 第15页 |
1.2.3.4 氧空位修饰 | 第15页 |
1.2.3.5 固溶体的制备 | 第15-17页 |
1.2.3.6 异质结的制备 | 第17-20页 |
1.2.4 构建Z型体系 | 第20-21页 |
1.3 BiOCl | 第21-23页 |
1.3.1 BiOCl材料简介 | 第21-22页 |
1.3.2 BiOCl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22-23页 |
1.3.2.1 晶面调控BiOCl的研究进展 | 第22页 |
1.3.2.2 掺杂BiOCl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22页 |
1.3.2.3 氧空位修饰BiOCl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22页 |
1.3.2.4 表面复合BiOCl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22-23页 |
1.3.2.5 BiOCl固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23页 |
1.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23-26页 |
1.4.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23-24页 |
1.4.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2 OV-BiOCl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| 第26-48页 |
2.1 引言 | 第26-27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7-30页 |
2.2.1 实验仪器及试剂 | 第27-28页 |
2.2.1.1 实验仪器 | 第27页 |
2.2.1.2 实验试剂 | 第27-28页 |
2.2.2 系列样品的制备 | 第28页 |
2.2.3 系列样品的物理表征 | 第28页 |
2.2.4 系列样品的光电极的制备 | 第28-29页 |
2.2.5 系列样品的光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29页 |
2.2.6 系列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29页 |
2.2.7 系列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| 第29页 |
2.2.8 系列样品的光催化稳定性测试 | 第29-30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0-46页 |
2.3.1 系列样品的物理表征 | 第30-38页 |
2.3.2 系列样品的光电化学与光催化性能测试 | 第38-43页 |
2.3.2.1 系列样品的光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38-39页 |
2.3.2.2 系列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| 第39-43页 |
2.3.3 BiOCl光电化学性能提高的机理分析 | 第43-4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3 BiInOCl固溶体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| 第48-65页 |
3.1 引言 | 第48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8-51页 |
3.2.1 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48-49页 |
3.2.2 系列样品的制备 | 第49-50页 |
3.2.2.1 BiOCl样品的制备 | 第50页 |
3.2.2.2 不同比例的BiInOCl样品的制备 | 第50页 |
3.2.3 系列样品的物理表征 | 第50页 |
3.2.4 系列样品的光电极的制备 | 第50-51页 |
3.2.5 系列样品的光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51页 |
3.2.6 系列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51页 |
3.2.7 系列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| 第51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1-64页 |
3.3.1 系列样品的物理表征 | 第51-58页 |
3.3.2 系列样品的光电化学与光催化性能测试 | 第58-61页 |
3.3.2.1 系列样品的光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58-59页 |
3.3.2.2 系列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| 第59-61页 |
3.3.3 BiInOCl光电化学性能提高的机理分析 | 第61-6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结论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