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--知识产权论文--商标法论文

商标在先权法律保护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-18页
第2章 商标在先权的基本理论第18-25页
    2.1 商标在先权之界定第18-19页
    2.2 商标在先权的特征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未注册商标先于注册商标使用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在先使用者主观上出于善意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在先使用应为类似范围内使用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在先使用应为持续使用第20-21页
    2.3 商标在先权的基本性质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商标在先权具有财产性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商标在先权是一种抗辩权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商标在先权是一种程序性权利第22页
    2.4 商标在先权法律保护的意义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有利于明确未注册商标的法律地位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保证司法判决的统一性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有利于对消费者信赖利益及商家利益进行保护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第23-25页
第3章 商标在先权保护比较法研究第25-31页
    3.1 使用原则下国家及地区的商标在先权制度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美国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澳大利亚第25-26页
    3.2 注册原则下国家及地区的商标在先权制度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德国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日本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我国台湾地区第27-28页
    3.3 注册兼使用原则国家及地区的商标在先权制度第28-29页
    3.4 国外在先权保护的借鉴意义第29-31页
第4章 我国商标在先权保护现状分析第31-38页
    4.1 我国法律对在先权的保护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《商标法》对在先权利的保护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《民法通则》对在先权利的保护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的规定第33页
    4.2 在先权的适用对象第33-34页
    4.3 我国商标在先权利保护的缺失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不构成对在先权的确认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对商标在先权的保护过于原则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对未注册先用普通商标的保护缺失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对商标在先权辅助性的保护不够第36-38页
第5章 我国商标在先权制度的完善第38-44页
    5.1 商标在先权法律保护的原则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诚实信用原则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尊重和保护在先权利原则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利益兼顾原则第39-40页
    5.2 商标在先权法律制度的完善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赋予商标在先权明确的法律地位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填补新《商标法》第59条第3款的法律漏洞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细化商标在先权保护的具体规定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强化商标在先权的实质保护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增强商标在先权的辅助性保护第42-44页
结语第44-46页
致谢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定位与体系构建
下一篇:论占有保护请求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