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复合材料论文

异氰酸酯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

摘要第2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绪论第9-20页
    1.1 微胶囊型自修复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微胶囊型自修复体系修复机理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微胶囊型自修复体系研究进展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影响微胶囊型自修复体系修复效率的因素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囊芯对修复效率的影响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囊壁力学性能及其与基材的相容性对修复效率的影响第11-12页
    1.3 胶囊型自修复体系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环氧树脂芯材胶囊型自修复体系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异氰酸酯芯材胶囊型自修复体系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其他芯材胶囊型自修复体系第17-18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研究意义、内容和创新点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意义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创新点第19-20页
2 界面聚合法制备异氰酸酯型微胶囊技术研究第20-45页
    2.1 实验原料和仪器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原料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异氰酸酯型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过程第21-22页
    2.2 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光学显微镜(OM)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热重(TGA)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粒径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微胶囊芯材含量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微胶囊包封效率第23页
    2.3 原材料的选择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壁材的选择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芯材的选择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界面聚合法制备IPDI/PU树脂自修复微胶囊原理第24-26页
    2.4 界面聚合法制备自修复微胶囊的工艺及性能研究第26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不同乳化剂对微胶囊的影响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乳化剂用量对微胶囊的影响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乳化转速对微胶囊的影响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BDO加入量对微胶囊的影响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化学结构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热稳定性及芯材含量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2.5 以密胺-聚氨酯为双壳层微胶囊的探索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密胺预聚体和密胺-聚氨酯双壳层包封IPDI微胶囊的制备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密胺-聚氨酯双壳层包封IPDI微胶囊的形貌第43-44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44-45页
3 点击聚合法制备异氰酸酯型微胶囊技术研究第45-67页
    3.1 实验原料和仪器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原料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仪器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通过点击化学法制备异氰酸酯型自修复微胶囊过程第47-48页
    3.2 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光学显微镜(OM)分析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分析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粒径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3.3 原材料的选择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Pickering乳液稳定剂的选择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点击化学壁材的选择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点击化学制备IPDI/聚硫醚自修复微胶囊原理第50-51页
    3.4 点击反应制备自修复微胶囊的工艺及性能研究第51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分散聚合制备水解PGMA颗粒及表征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端基巯基化聚乙二醇的合成及表征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不同硫醇对微胶囊形貌的影响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不同光引发剂对微胶囊形貌的影响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UV光固化时间对微胶囊的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芯壁质量比对微胶囊的影响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水解PGMA颗粒浓度对微胶囊的影响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8 微胶囊的化学结构第65-66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6-67页
4 自修复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第67-71页
    4.1 树脂的选择第67页
    4.2 自修复性能研究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自修复机理第67-68页
    4.3 自修复效果的测试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环氧树脂的固化和环氧树脂基自修复微胶囊试样的制备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环氧树脂基自修复微胶囊试样的拉伸性能第68-7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0-71页
5 结论第71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9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9-80页
致谢第80-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镍基MO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
下一篇:蛋白质-高分子共聚物颗粒稳定双水相乳液及其制备碳酸钙微球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