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农药工业论文--微生物农药论文

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缓释凝胶的研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符号说明第12-13页
前言第13-15页
第一章 综述第15-27页
    1.1 韭蛆研究进展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韭蛆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韭蛆的危害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韭蛆防治方法研究进展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1 化学防治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2 物理防治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3 生物防治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.4 其他第18页
    1.2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植物源农药的来源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植物源农药的特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植物源农药的分类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1 植物源除草剂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2 植物源除菌剂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3 植物源抗病毒剂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4 植物源杀虫剂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第20页
    1.3 苦参碱研究进展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苦参碱简介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苦参碱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苦参碱田间药效研究进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苦参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苦参碱降解行为研究进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6 苦参碱相关农用制剂研究进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6.1 非缓释型农用剂型研究进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6.2 缓释型农用剂型研究进展第24页
    1.4 立题依据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4-25页
    1.5 技术路线第25-27页
第二章 苦参碱凝胶复合缓释制剂的研制第27-55页
    2.1 概述第27页
    2.2 仪器与试剂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仪器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试剂第28页
    2.3 实验内容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苦参碱β-环糊精制剂的研制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1 β-环糊精制剂评价指标的建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2 β-环糊精制剂制备过程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3 β-环糊精制剂单因素试验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4 β-环糊精制剂响应面试验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1.5 β-环糊精制剂验证试验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苦参碱凝胶复合缓释制剂的研制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1 凝胶复合缓释制剂综合评价指标的建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2 凝胶复合缓释制剂的制备过程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3 凝胶复合缓释制剂单因素试验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4 凝胶复合缓释制剂响应面试验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2.5 凝胶复合缓释制剂验证试验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β-环糊精制剂以及凝胶复合缓释制剂的结构表征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1 显微镜观察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2 电镜扫描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3 差示热分析法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4 傅里叶红外变化图谱扫描第34页
    2.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苦参碱β-环糊精制剂的研制第34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.1 β-环糊精制剂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.2 β-环糊精制剂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1.3 β-环糊精制剂验证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苦参碱凝胶复合缓释制剂的研制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.1 凝胶复合缓释制剂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.2 凝胶复合缓释制剂响应面结果与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2.3 凝胶复合缓释制剂验证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β-环糊精制剂以及凝胶复合系统的结构表征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3.1 显微镜观察结果与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3.2 电镜扫描结果与分析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3.3 差示热扫描结果与分析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.3.4 傅里叶红外变化图谱结果与分析第51-53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三章 苦参碱缓释制剂的释放动力学研究第55-63页
    3.1 概述第55页
    3.2 仪器与试剂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仪器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试剂第56页
    3.3 实验内容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β-环糊精制剂和凝胶复合缓释制剂的制备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实验方案设计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1 静态释放模拟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.2.2 动态释放模拟第56-57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分析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静态过程释放结果与分析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.1 静态过程释放曲线的绘制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.2 静态过程释放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1.3 静态过程中释放机理探讨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动态过程释放结果与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2.1 动态过程释放曲线的绘制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2.2 动态过程释放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2.3 动态过程中释放机理探讨第62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第四章 苦参碱凝胶复合缓释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第63-79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63页
    4.2 仪器与试剂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仪器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试剂第63-64页
    4.3 实验内容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凝胶复合缓释制剂的外观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凝胶复合缓释制剂的结构鉴别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凝胶复合缓释制剂各项指标的检查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1 酸碱度检查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2 粘度检查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3 粒度检查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4 离心稳定性检查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5 高温稳定性检查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6 低温稳定性检查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7 装量差异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含量分析方法的建立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1 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方法的建立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4.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第67-68页
    4.4 结果与分析第68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凝胶复合缓释制剂的外观检查结果与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凝胶复合缓释制剂的结构鉴别结果与分析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凝胶复合缓释制剂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与分析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3.1 酸碱度检查结果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3.2 粘度检查结果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3.3 粒度检查结果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3.4 离心稳定性检查结果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3.5 高温稳定性检查结果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3.6 低温稳定性检查结果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3.7 装量差异检查结果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分析方法的建立结果与分析第72-7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4.1 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方法的建立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4.2 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的建立第74-78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8-79页
第五章 苦参碱凝胶复合缓释制剂的稳定性考察第79-91页
    5.1 概述第79页
    5.2 仪器与试剂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仪器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试剂第80页
    5.3 实验内容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包装材料的选择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1.1 高温试验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1.2 高湿度试验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1.3 强光照射实验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防腐剂的选择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2.1 高温试验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2.2 高湿度试验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2.3 强光照射实验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加速试验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长期实验第82页
    5.4 结果与分析第82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包装材料的选择第82-8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4.1.1 高温试验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4.1.2 高湿度试验第8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4.1.3 强光照射实验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防腐剂的选择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4.2.1 高温试验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4.2.2 高湿度试验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4.2.3 强光照射实验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加速试验第8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长期实验第86-89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9-91页
第六章 土壤降解实验及大田实验初探第91-103页
    6.1 概述第91页
    6.2 仪器与试剂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仪器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试剂第92页
    6.3 实验内容第92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苦参碱及其制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实验第92-9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.1.1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.1.2 土壤样品的净化第9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.1.3 苦参碱降解速率的定性考察-薄层层析第9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.1.4 苦参碱降解速率的定量考察-HPLC法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大田试验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.2.1 试验地址及时间第9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.2.2 试验田施药设计第94-9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.2.3 处方设计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3.2.4 数据收集及处理第95-96页
    6.4 结果与讨论第96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苦参碱及其制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实验第96-9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4.1.1 薄层层析结果与分析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4.1.2 HPLC结果与分析第97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大田实验结果第99-10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4.2.1 苦参碱单体及其制剂对植株生长率影响结果与分析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4.2.2 苦参碱单体及其制剂对虫口减退率影响结果与分析第100-102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02-103页
结论第103-105页
参考文献第105-115页
附录第115-121页
致谢第121-12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2-123页

论文共12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黄土丘陵区长期施肥对坡耕地土壤质量及农田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
下一篇:均匀设计法分析与优化连续硝化合成二甲戊乐灵过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