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基本电子电路论文--滤波技术、滤波器论文

三相四线制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研究

致谢第7-8页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6-20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6页
    1.2 谐波及无功认识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谐波的产生及影响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无功功率的产生及影响第17页
    1.3 谐波抑制及无功补偿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谐波抑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无功补偿第18页
    1.4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及展望第18-19页
    1.5 本文研究内容第19-20页
第二章 三相四线制APF的基本原理及拓扑分析第20-29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0页
    2.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APF的基本原理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APF的分类第21-24页
    2.3 三相四线制并联型APF主电路拓扑的结构研究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主电路拓扑的选择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三相四线制并联APF数学模型建立第26-2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三章 APF的谐波检测算法第29-48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9页
    3.2 由快速傅里叶变换(FFT)为基础的谐波检测算法第29-30页
    3.3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实时检测法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基于p-q运算法的三相谐波检测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基于i_p-i_q运算法的三相谐波检测第33-35页
    3.4 基于dq0同步坐标变换的瞬时无功功率法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abc坐标系与dq0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基于dq0同步坐标变换的瞬时无功功率法在APF中应用第36-37页
    3.5 指定次数谐波电流提取法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dq0广义同步坐标变换法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基于滑窗的离散傅立叶变换算法第39-41页
    3.6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改进的单相谐波检测新方法第41-43页
    3.7 基于单相谐波检测法的三相检测新方法第43-45页
    3.8 三相四线制APF谐波检测算法的选择第45-46页
    3.9 本章小结第46-48页
第四章 三相四线制并联APF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第48-6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8页
    4.2 三相并联APF的电流环控制策略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滞环PWM控制策略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采用PI调节的固定开关频率PWM电流控制策略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采用双环重复控制策略的固定开关频率PWM电流控制策略第50-51页
    4.3 APF电流内环控制系统设计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电流内环设计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重复控制器外环设计第53-54页
    4.4 APF电压外环控制系统设计第54-56页
    4.5 系统参数选取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系统容量的设计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直流侧电容电压和容量选取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网侧电感值选取第57页
    4.6 三相四线制并联APF仿真第57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三相四线制并联APF仿真模型建立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低通滤波系数选取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谐波检测仿真结果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控制策略跟踪能力仿真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6.5 三相四线制APF采用不同控制策略补偿后效果仿真分析第63-66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66-68页
第五章 三相四线制并联APF软硬件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第68-82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68页
    5.2 三相四线制并联APF系统设计第68-69页
    5.3 控制系统设计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电压、电流采样电路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保护电路设计第71-72页
    5.4 程序设计第72-74页
    5.5 实验样机第74-76页
    5.6 实验结果分析第76-81页
    5.7 小结第81-82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2-84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82-83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83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分布式电源建模及其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研究
下一篇:防屈曲支撑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