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7-10页 |
一、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、犯罪所得收益罪的“犯罪对象”的界定 | 第10-15页 |
(一) 对犯罪对象中“赃物”的评价标准 | 第10-12页 |
(二) 犯罪对象中“赃物”加工之后属性如何界定 | 第12-13页 |
(三) 犯罪对象中“赃物”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| 第13-15页 |
二、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、犯罪所得收益罪主观上的证明困境 | 第15-20页 |
(一) 故意犯罪中“明知”是否包括违法性认识问题 | 第15-16页 |
(二) 关于主观“明知”的概述 | 第16-17页 |
(三) 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犯罪中的“明知” | 第17-18页 |
(四) 能否用推定的方式认定“明知” | 第18-20页 |
三、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、犯罪所得收益罪客观方面疑难适用问题分析 | 第20-27页 |
(一) 对赃物犯罪客观行为的理解 | 第22-23页 |
(二) 对犯罪量刑情节轻、重标准的理解 | 第23-25页 |
(三) 如何认定上游犯罪是否“查证属实” | 第25-27页 |
四、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、犯罪所得收益罪与其他赃物犯罪的关系 | 第27-32页 |
(一) 本罪与洗钱罪的关系 | 第27-29页 |
(二) 本罪与窝藏、包庇罪的关系 | 第29-30页 |
(三) 本罪与盗窃罪的关系 | 第30-32页 |
结语 | 第32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5页 |
致谢 | 第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