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光伏发电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1 光伏系统概述 | 第12页 |
1.2.2 国外光伏发电系统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3 国内光伏发电系统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3.1 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.2 离网逆变算法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.3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| 第17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光伏电池模型及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 | 第19-33页 |
2.1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 | 第19页 |
2.2 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与工程模型 | 第19-21页 |
2.2.1 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 | 第19-20页 |
2.2.2 光伏电池的工程模型 | 第20-21页 |
2.3 光伏电池的仿真模型与输出特性 | 第21-24页 |
2.4 最大功率跟踪(MPPT)算法 | 第24-31页 |
2.4.1 最大功率跟踪的原理 | 第24-25页 |
2.4.2 扰动观察法 | 第25-26页 |
2.4.3 电导增量法 | 第26-27页 |
2.4.4 模糊控制法 | 第27页 |
2.4.5 几种算法的仿真对比 | 第27-31页 |
2.5 MPPT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2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基于β参数的混合MPPT算法 | 第33-47页 |
3.1 β参数的提出 | 第33-34页 |
3.2 基于β参数的混合控制原理 | 第34-37页 |
3.2.1 改进变步长扰动观察法 | 第35页 |
3.2.2 带有停止机制的模糊控制法 | 第35-37页 |
3.3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1页 |
3.4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四章 单相离网逆变技术研究 | 第47-69页 |
4.1 逆变级拓扑结构与调制方式 | 第47-49页 |
4.1.1 逆变级拓扑结构 | 第47-48页 |
4.1.2 逆变级调制方式 | 第48-49页 |
4.2 逆变级数学建模 | 第49-54页 |
4.2.1 逆变级开关周期平均模型 | 第49-52页 |
4.2.2 逆变级小信号交流模型 | 第52-54页 |
4.3 逆变级控制器设计 | 第54-57页 |
4.3.1 电流内环控制器设计 | 第54-55页 |
4.3.2 电压外环控制器设计 | 第55-57页 |
4.4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5 基于单相dq坐标变换的双闭环控制策略 | 第58-62页 |
4.5.1 单相dq坐标变换 | 第58-59页 |
4.5.2 逆变级在dq坐标系下建模与解耦控制 | 第59-62页 |
4.6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62-67页 |
4.6.1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逆变级实验平台 | 第62-63页 |
4.6.2 双闭环PI控制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3-67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五章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控制策略 | 第69-93页 |
5.1 系统拓扑 | 第69-70页 |
5.2 直流母线电压与能量关系 | 第70-72页 |
5.3 在恒压模式下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最佳工作区选择 | 第72-76页 |
5.3.1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直流级建模 | 第72-76页 |
5.3.2 系统稳定性分析 | 第76页 |
5.4 传统PI稳压控制算法设计 | 第76-83页 |
5.4.1 稳压算法 | 第77-81页 |
5.4.2 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81-83页 |
5.5 变步长占空比扰动稳压算法 | 第83-84页 |
5.6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84-92页 |
5.6.1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实验平台 | 第85-86页 |
5.6.2 传统双闭环PI稳压算法 | 第86-87页 |
5.6.3 变步长占空比扰动稳压控制算法 | 第87-92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92-9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3-97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93-94页 |
6.2 后续工作展望 | 第94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-105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