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6页 |
1.1 聚丁烯-1的简介 | 第14-19页 |
1.1.1 聚丁烯-1的化学结构 | 第14页 |
1.1.2 聚丁烯-1的晶体结构 | 第14-15页 |
1.1.3 聚丁烯-1的性能 | 第15-16页 |
1.1.4 聚丁烯-1的应用 | 第16-18页 |
1.1.5 聚丁烯-1的聚合工艺 | 第18页 |
1.1.6 国内外聚丁烯-1发展概况 | 第18-19页 |
1.2 聚丁烯-1复合材料的分类 | 第19-21页 |
1.2.1 聚丁烯-1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| 第19-20页 |
1.2.2 聚丁烯-1/碳材料复合材料 | 第20-21页 |
1.2.3 聚丁烯-1/聚合物复合材料 | 第21页 |
1.3 聚丁烯-1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| 第21-22页 |
1.3.1 熔融共混法 | 第21-22页 |
1.3.2 原位复合法 | 第22页 |
1.3.3 溶液共混法 | 第22页 |
1.4 聚丁烯-1复合材料性能研究进展 | 第22-24页 |
1.4.1 聚丁烯-1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| 第22-23页 |
1.4.2 聚丁烯-1复合材料的熔融结晶性能 | 第23-24页 |
1.4.3 聚丁烯-1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| 第24页 |
1.4.4 聚丁烯-1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 | 第24页 |
1.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1.5.1 本课题研究意义 | 第24-25页 |
1.5.2 本课题研究内容 | 第25-26页 |
第2章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改性 | 第26-39页 |
2.1 引言 | 第26-27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7-31页 |
2.2.1 主要实验药品 | 第27页 |
2.2.2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27-28页 |
2.2.3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| 第28页 |
2.2.4 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| 第28-30页 |
2.2.4.1 测试方法的建立 | 第28-29页 |
2.2.4.2 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| 第29页 |
2.2.4.3 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29-30页 |
2.2.4.4 硅烷偶联剂接枝率的计算 | 第30页 |
2.2.5 样品的表征 | 第30-31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1-38页 |
2.3.1 不同中温反应时间对氧化石墨烯片层厚度的影响 | 第31页 |
2.3.2 超声时间对氧化石墨烯粒径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2.3.3 石墨和氧化石墨烯的FTIR分析 | 第32页 |
2.3.4 石墨和氧化石墨烯的XRD分析 | 第32-33页 |
2.3.5 石墨和氧化石墨烯的热重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3.6 KH570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工艺条件优化 | 第34-36页 |
2.3.6.1 KH570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| 第34页 |
2.3.6.2 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2.3.6.3 反应pH对接枝率的影响 | 第35页 |
2.3.6.4 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2.3.7 改性氧化石墨烯的表征 | 第36-38页 |
2.3.7.1 氧化石墨烯和改性氧化石墨烯的FTIR分析 | 第36页 |
2.3.7.2 氧化石墨烯和改性氧化石墨烯的XRD分析 | 第36-37页 |
2.3.7.3 氧化石墨烯和改性氧化石墨烯的热重分析 | 第37-3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3章 聚丁烯-1/改性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39-50页 |
3.1 引言 | 第39-40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0页 |
3.2.1 主要实验药品 | 第40页 |
3.2.2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40页 |
3.2.3 PB-1/MGO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40页 |
3.3 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| 第40-41页 |
3.3.1 X射线衍射(XRD) | 第40-41页 |
3.3.2 差示扫描量热仪(DSC) | 第41页 |
3.3.3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 | 第41页 |
3.3.4 力学性能测试 | 第41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41-48页 |
3.4.1 PB-1/MGO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4.2 PB-1/MGO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4.3 PB-1/MGO复合材料的熔融行为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4.4 PB-1/MGO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分析 | 第44页 |
3.4.5 PB-1/MGO复合材料的结晶动力学 | 第44-47页 |
3.4.5.1 结晶动力学理论 | 第44-45页 |
3.4.5.2 PB-1/MGO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| 第45-47页 |
3.4.6 PB-1/MGO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| 第47-48页 |
3.4.6.1 不同含量MGO对PB-1拉伸性能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4.6.2 不同含量MGO对PB-1弯曲性能的影响 | 第4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4章 聚丁烯-1/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50-58页 |
4.1 引言 | 第50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0-51页 |
4.2.1 主要实验药品 | 第50页 |
4.2.2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50页 |
4.2.3 PB-1/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50-51页 |
4.3 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| 第51页 |
4.3.1 傅立叶红外转换光谱(FTIR) | 第51页 |
4.3.2 X射线衍射(XRD) | 第51页 |
4.3.3 力学性能测试 | 第51页 |
4.3.4 差示扫描量热仪(DSC) | 第51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51-57页 |
4.4.1 PB-1/TiO_2复合材料改性前后的表征 | 第51-53页 |
4.4.1.1 PB-1/TiO_2复合材料的红外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4.1.2 PB-1/TiO_2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4.2 PB-1/TiO_2复合材料的熔融行为分析 | 第53页 |
4.4.3 PB-1/TiO_2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4.4 PB-1/TiO_2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| 第54-56页 |
4.4.5 PB-1/TiO_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4.5.1 不同含量TiO_2对PB-1拉伸性能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4.4.5.2 不同含量TiO_2对PB-1弯曲性能的影响 | 第5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5章 聚丁烯-1/改性氧化石墨烯-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58-68页 |
5.1 引言 | 第58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58-59页 |
5.2.1 主要实验药品 | 第58页 |
5.2.2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58页 |
5.2.3 GO-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改性 | 第58-59页 |
5.2.3.1 GO-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58-59页 |
5.2.3.2 GO-TiO_2复合材料的改性 | 第59页 |
5.2.4 PB-1/MGO-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59页 |
5.3 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| 第59-60页 |
5.3.1 傅里叶红外转换光谱(FTIR) | 第59页 |
5.3.2 X射线衍射(XRD) | 第59页 |
5.3.3 力学性能测试 | 第59页 |
5.3.4 差示扫描量热仪(DSC) | 第59-60页 |
5.4 结果与讨论 | 第60-68页 |
5.4.1 GO-TiO_2复合材料改性前后XRD分析 | 第60页 |
5.4.2 KH570改性GO-TiO_2复合材料工艺条件的优化 | 第60-62页 |
5.4.2.1 KH570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5.4.2.2 改性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| 第61页 |
5.4.2.3 改性pH对接枝率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5.4.2.4 改性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| 第62页 |
5.4.3 PB-1/MGO-TiO_2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| 第62-63页 |
5.4.4 PB-1/MGO-TiO_2复合材料的熔融行为分析 | 第63页 |
5.4.5 PB-1/MGO-TiO_2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分析 | 第63-64页 |
5.4.6 PB-1/MGO-TiO_2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| 第64-65页 |
5.4.7 PB-1/MGO-TiO_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| 第65-66页 |
5.4.7.1 不同含量MGO-TiO_2对PB-1拉伸性能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5.4.7.2 不同含量MGO-TiO_2对PB-1弯曲性能的影响 | 第66页 |
5.4.8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结论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