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渡词与遗民词研究--以“残山剩水”理念为视角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半壁江山与南渡、遗民 | 第9-14页 |
第一节 残山剩水概念及其发展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南渡概念与南渡词人界定 | 第11-12页 |
第三节 亡国与遗民词人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南渡前后国情与词的体现 | 第14-34页 |
第一节 乱世之音与朝政之乖 | 第14-18页 |
(一)定都与和战问题 | 第15-16页 |
(二)乱世士风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 从浮靡到复雅词风的转变 | 第18-21页 |
(一)北宋末的“太平盛世”与浮靡词风 | 第18-19页 |
(二)时代的危机与词的“复雅” | 第19-21页 |
第三节 南渡词的残山剩水视域 | 第21-34页 |
(一)悲而惶恐 | 第22-24页 |
(二)悲而愤慨 | 第24-27页 |
(三)悲而萧瑟 | 第27-30页 |
(四)悲而颓唐 | 第30-34页 |
第三章 遗民词——南渡词的深化与迁变 | 第34-65页 |
第一节 “雅”的传承与复雅之风 | 第35-38页 |
(一)“雅”的含义及演变过程 | 第35-36页 |
(二)复雅与泛雅 | 第36-38页 |
第二节 国之深悲 | 第38-41页 |
(一)宋末国情掠影 | 第38-40页 |
(二)隐士——遗民情怀的最终归处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“国亡史作”与薪尽火传 | 第41-65页 |
(一)以词存史 | 第42-53页 |
(二)慨叹反思亡国之祸 | 第53-60页 |
(三)词法传承与聚众授徒 | 第60-65页 |
第四章 南渡与遗民词比较 | 第65-70页 |
第一节 结社风气与酬唱之风的盛行 | 第65-67页 |
第二节 “乱世之音怨以怒”至“亡国之音哀以思” | 第67-69页 |
第三节 群居不倚,独立不惧 | 第69-70页 |
结语 以“残山剩水”定位南渡、遗民词的价值与影响 | 第70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、论文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