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2-16页 |
ABSTRACT | 第16-20页 |
符号说明 | 第22-2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23-30页 |
1.1 二维材料及其物理性质简介 | 第23-25页 |
1.2 二维材料在集成光学中的应用 | 第25-27页 |
1.3 飞秒激光加工改性技术 | 第27-28页 |
1.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28-30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 | 第30-69页 |
2.1 光波导的基本理论 | 第32-41页 |
2.1.1 平面光波导的线型光学理论分析 | 第32-34页 |
2.1.2 平面光波导的电磁理论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1.3 通道光波导的近似分析 | 第35-38页 |
2.1.4 光波导的加工技术 | 第38-41页 |
2.2 波导激光理论 | 第41-52页 |
2.2.1 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| 第41-43页 |
2.2.2 激光的产生条件 | 第43-46页 |
2.2.3 激光调Q技术 | 第46-49页 |
2.2.4 波导激光技术 | 第49-52页 |
2.3 光波导和波导激光技术 | 第52-55页 |
2.3.1 波导耦合技术 | 第52-53页 |
2.3.2 波导损耗计算 | 第53-54页 |
2.3.3 波导激光的实现 | 第54-55页 |
2.4 超快激光Z扫描技术 | 第55-58页 |
2.4.1 Z扫描的系统设计 | 第55-56页 |
2.4.2 z扫描的原理 | 第56-58页 |
2.5 飞秒激光加工技术 | 第58-65页 |
2.5.1 飞秒激光加工技术的分类 | 第58-59页 |
2.5.2 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| 第59-60页 |
2.5.3 飞秒激光修饰材料的测试和表征 | 第60-61页 |
2.5.4 飞秒激光加工系统 | 第61-62页 |
2.5.5 飞秒激光加工制备波导激光平台 | 第62-65页 |
2.6 显微光谱技术 | 第65-69页 |
2.6.1 显微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技术 | 第65-67页 |
2.6.2 显微光谱测试系统 | 第67-69页 |
第三章 过渡金属硫系化合物的可饱和吸收性及其在波导激光的应用 | 第69-80页 |
3.1 二硫化钼在波导激光中的应用 | 第70-74页 |
3.1.1 实验过程 | 第70-71页 |
3.1.2 结果与讨论 | 第71-72页 |
3.1.3 小结 | 第72-74页 |
3.2 过渡金属二硒化物的饱和吸收性及其在波导激光中的应用 | 第74-80页 |
3.2.1 实验过程 | 第74-76页 |
3.2.2 结果与讨论 | 第76-79页 |
3.2.3 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四章 层状二硒化锡的可饱和吸收性及其在波导激光中的应用 | 第80-87页 |
4.1 实验过程 | 第81-83页 |
4.2 结果与讨论 | 第83-86页 |
4.3 小结 | 第86-87页 |
第五章 缺陷态六方氮化硼的可饱和吸收特性及其在波导激光中的应用 | 第87-96页 |
5.1 实验过程 | 第88-90页 |
5.2 结果与讨论 | 第90-95页 |
5.3 小结 | 第95-96页 |
第六章 飞秒激光修饰单层石墨烯 | 第96-104页 |
6.1 实验过程 | 第97-98页 |
6.2 结果与讨论 | 第98-103页 |
6.3 小结 | 第103-104页 |
第七章 总结 | 第104-109页 |
7.1 总结 | 第105-108页 |
7.2 主要创新点 | 第108-1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9-117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奖励 | 第117-123页 |
发表论文 | 第117-120页 |
参加的国内及国际会议 | 第120-121页 |
获得的荣誉、奖励 | 第121-123页 |
致谢 | 第123-125页 |
附三篇已发表论文 | 第125-145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1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