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4 本文框架及主要内容 | 第16页 |
1.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理论分析 | 第18-26页 |
2.1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基本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1.1 利率决定理论 | 第18页 |
2.1.2 利率结构理论 | 第18页 |
2.1.3 信贷配给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因素 | 第19-22页 |
2.2.1 贷款成本 | 第19页 |
2.2.2 信用风险 | 第19-20页 |
2.2.3 客户关系 | 第20页 |
2.2.4 市场竞争 | 第20-21页 |
2.2.5 供求关系 | 第21-22页 |
2.3 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 | 第22-26页 |
2.3.1 对各模型的简要分析 | 第22-24页 |
2.3.2 对模型的总体述评 | 第24-26页 |
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6-34页 |
3.1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现状 | 第26-27页 |
3.2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存在的问题 | 第27-34页 |
3.2.1 风险定价能力低,不能充分体现信用风险差异 | 第27-30页 |
3.2.2 分客户核算能力低,不能充分体现客户贡献度差异 | 第30-31页 |
3.2.3 贷款定价缺乏行业分析,不能充分体现行业差异 | 第31-32页 |
3.2.4 贷款定价权过度上收,不能充分体现地区差异 | 第32-34页 |
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差异化贷款定价方法探析 | 第34-48页 |
4.1 我国商业银行差异化贷款定价方法的基本构想 | 第34-40页 |
4.1.1 差异化贷款定价理念 | 第34-37页 |
4.1.2 贷款利率确定的基本步骤 | 第37-40页 |
4.2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实际面临的四种差异 | 第40-48页 |
4.2.1 信用风险差异 | 第40-42页 |
4.2.2 客户贡献度差异 | 第42-44页 |
4.2.3 行业差异 | 第44-45页 |
4.2.4 地区差异 | 第45-48页 |
第5章 信用风险差异的体现 | 第48-60页 |
5.1 不同类型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 | 第48-55页 |
5.1.1 大企业信用风险评价 | 第48-51页 |
5.1.2 普通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 | 第51-53页 |
5.1.3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 | 第53-55页 |
5.2 以体现风险差异的RAROC 模型为基础确定内部基准利率 | 第55-60页 |
5.2.1 经营成本的计量 | 第55-56页 |
5.2.2 资金成本的计量 | 第56-57页 |
5.2.3 风险成本的计量 | 第57页 |
5.2.4 风险资本成本的计量 | 第57-60页 |
第6章 客户贡献度差异、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的体现 | 第60-66页 |
6.1 客户贡献度差异的体现 | 第60-61页 |
6.2 行业差异的体现 | 第61-62页 |
6.3 地区差异的体现 | 第62-66页 |
6.3.1 对不同分支机构有差异的贷款定价授权 | 第62-64页 |
6.3.2 根据市场情况相机确定贷款利率 | 第64-66页 |
结语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