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部门经济论文--种植业论文--粮食作物论文

粮食安全和以工补农背景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--以江西为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1 导论第7-16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及其背景第7-8页
    1.2 概念界定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粮食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粮食安全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以工补农第9-10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第14页
    1.4 研究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经济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社会意义第15-16页
2 研究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理论前提与理论基础第16-23页
    2.1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理论界定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粮食主产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利益补偿机制第17-18页
    2.2 研究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理论前提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粮食安全——必要性前提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以工补农——可能性前提第18-19页
    2.3 研究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公共产品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损益补偿理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外部性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制度经济学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福利经济学理论第22-23页
3 江西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政策的实证分析第23-32页
    3.1 江西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概状第23-24页
    3.2 江西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的效率分析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DEA方法简介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效率的DEA分析第26-30页
    3.3 小结第30-32页
4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构建第32-40页
    4.1 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原则与思路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原则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思路第34-35页
    4.2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构架设计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补偿主体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补偿客体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补偿标准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补偿方式第39-40页
5 建立与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第40-46页
    5.1 加大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力度,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继续加强各种财政补贴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合理利用与保护耕地和农业水资源第41-42页
    5.2 健全粮食主产区制度建设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加快建立完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完善粮食流通与储备体系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完善金融支农体系第43-44页
    5.3 促进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调整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推广优质粮食生产,促进优质粮食增产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发展粮食精深加工,推动粮食加工增值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加强商品粮市场建设,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按照产业关联的原理,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9页
致谢第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抚顺市现代服务业多中心治理研究
下一篇:多个加性时滞的离散型神经网络的渐近稳定性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