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第1章 偶像剧概述和国产偶像剧的发展 | 第11-21页 |
1.1 对偶像剧定义的认识 | 第11-12页 |
1.2 偶像剧与其它类型电视剧 | 第12-15页 |
1.2.1 与历史剧的结合 | 第13-14页 |
1.2.2 与刑侦剧的结合 | 第14-15页 |
1.3 中国偶像剧发展的简要历程 | 第15-21页 |
1.3.1 凸显偶像(1998-2002) | 第16-17页 |
1.3.2 模仿偶像(2002-2006) | 第17-19页 |
1.3.3 重建偶像(2007- )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我国省级卫视自制偶像剧的现状及湖南台打造策略 | 第21-29页 |
2.1 各省级卫视自制偶像剧现状 | 第21-22页 |
2.2 湖南卫视自制偶像剧高收视率的成功因素 | 第22-29页 |
2.2.1 湖南卫视打造自制偶像剧的“点”策略 | 第23-25页 |
2.2.2 湖南卫视打造自制偶像剧的“面”策略 | 第25-29页 |
第3章 湖南卫视自制偶像剧的美学缺失 | 第29-39页 |
3.1 概念化的编剧 | 第29-33页 |
3.1.1 永远的“灰姑娘” | 第29-30页 |
3.1.2 一样的“离奇” | 第30-31页 |
3.1.3 不变的“多角” | 第31页 |
3.1.4 惯用的“圆满” | 第31-33页 |
3.2 符号化的人物 | 第33-36页 |
3.2.1 人物设计符号化 | 第33-34页 |
3.2.2 演员表演符号化 | 第34-35页 |
3.2.3 演员不够“偶像” | 第35-36页 |
3.3 粗糙化的造型语言 | 第36-37页 |
3.4 生硬化的植入式广告 | 第37-39页 |
第4章 中国大陆自制偶像剧的未来发展 | 第39-46页 |
4.1 提高编剧水平及视听语言的美化能力 | 第39-42页 |
4.2 加强文化内涵 | 第42-44页 |
4.3 加强影视产业化发展 | 第44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