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区前人地质工作概述 | 第11-12页 |
1.3 选题依据 | 第12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5 样品分析测试 | 第13页 |
1.6 主要实物工作量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14-22页 |
2.1 区域地层 | 第14-18页 |
2.2 区域构造 | 第18-19页 |
2.3 岩浆岩 | 第19-20页 |
2.4 变质岩与变质作用 | 第20-21页 |
2.5 区域矿产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 | 第22-34页 |
3.1 地层 | 第22页 |
3.2 构造 | 第22页 |
3.3 岩体地质特征 | 第22-32页 |
3.3.1 岩相分带特征 | 第23-26页 |
3.3.2 岩相学特征 | 第26-27页 |
3.3.3 矿物学特征 | 第27-32页 |
3.4 围岩蚀变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吐尔库班套岩体矿化特征 | 第34-40页 |
4.1 矿化体产状与特征 | 第34页 |
4.2 矿化类型 | 第34-35页 |
4.3 矿化结构构造 | 第35-36页 |
4.3.1 矿化构造 | 第35页 |
4.3.2 矿化结构 | 第35-36页 |
4.4 矿相学特征 | 第36-37页 |
4.5 获得的主要矿化信息 | 第37-40页 |
4.5.1 宏观矿化显示 | 第37-39页 |
4.5.2 岩体铜、镍、钴含量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吐尔库班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| 第40-53页 |
5.1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| 第40-48页 |
5.1.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| 第40-42页 |
5.1.2 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| 第42-48页 |
5.2 锆石年代学研究 | 第48-53页 |
5.2.1 LA-ICP-MS 锆石 U-Pb 定年结果 | 第48页 |
5.2.2 成岩地质背景 | 第48-53页 |
第六章 吐尔库班套岩体的岩浆源区与岩浆演化过程探讨 | 第53-60页 |
6.1 蚀变的影响 | 第53页 |
6.2 同化混染 | 第53-55页 |
6.3 原生岩浆与分离结晶 | 第55-60页 |
6.3.1 原生岩浆 | 第55-57页 |
6.3.2 分离结晶 | 第57-60页 |
第七章 吐尔库班套岩体成矿潜力分析 | 第60-70页 |
7.1 区域成矿条件分析 | 第60-61页 |
7.2 岩体地、物成矿条件探讨 | 第61-64页 |
7.2.1 岩体产状与属性分析 | 第61-62页 |
7.2.2 重、磁异常特征分析 | 第62-64页 |
7.3 岩体成矿显示 | 第64页 |
7.4 与已知含矿岩体岩石学、矿物学对比 | 第64-65页 |
7.5 与已知含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| 第65-68页 |
7.5.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| 第65-67页 |
7.5.2 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| 第67-68页 |
7.6 与已知含矿岩体形成年龄对比 | 第68-69页 |
7.7 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潜力 | 第69-70页 |
第八章 结论 | 第70-72页 |
8.1 主要研究成果 | 第70页 |
8.2 存在的问题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