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第三方物流合作问题研究 | 第10-12页 |
1.2.2 讨价还价博弈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| 第13-15页 |
1.3.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2 论文的文章架构 | 第14-15页 |
1.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 | 第17-29页 |
2.1 委托代理理论基本概述 | 第17-22页 |
2.1.1 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 | 第17-18页 |
2.1.2 委托代理问题的基本分类 | 第18-20页 |
2.1.3 委托代理问题的基本框架 | 第20-22页 |
2.2 讨价还价博弈的介绍 | 第22-25页 |
2.2.1 讨价还价博弈的基本内容 | 第22-23页 |
2.2.2 讨价还价能力的概念 | 第23-24页 |
2.2.3 三回合的讨价还价博弈 | 第24-25页 |
2.3 鲁宾斯坦的轮流讨价还价模型 | 第25-28页 |
2.3.1 鲁宾斯坦讨价还价模型的基本假设 | 第25-26页 |
2.3.2 鲁宾斯坦讨价还价模型的内容 | 第26-28页 |
2.3.3 先动优势与后动优势 | 第2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委托代理 | 第29-41页 |
3.1 制造企业物流外包内容及 SWOT 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1.1 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必要性 | 第29-30页 |
3.1.2 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内容 | 第30-31页 |
3.1.3 我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 SWOT 分析 | 第31页 |
3.2 物流能力指标构建 | 第31-35页 |
3.2.1 物流能力的概念 | 第31-32页 |
3.2.2 物流能力的构成要素 | 第32-34页 |
3.2.3 物流能力的评价 | 第34-35页 |
3.3 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 | 第35-40页 |
3.3.1 基于物流能力的逆向选择问题模型研究 | 第35-36页 |
3.3.2 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能力的评价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3.3 制造企业通过合同鉴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能力 | 第37-4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讨价还价模型 | 第41-55页 |
4.1 信息不对称(信息结构差异)下的讨价还价博弈分析 | 第41-45页 |
4.1.1 信息不对称的讨价还价 | 第41-42页 |
4.1.2 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交换阶段 | 第42-43页 |
4.1.3 交易过程中的讨价还价阶段 | 第43-45页 |
4.2 影响讨价还价能力的因素分析 | 第45-47页 |
4.2.1 讨价还价能力的重要性 | 第45页 |
4.2.2 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因素 | 第45-47页 |
4.3 物流外包讨价还价的博弈模型研究 | 第47-52页 |
4.3.1 讨价还价模型的构建 | 第47-49页 |
4.3.2 讨价还价模型的求解 | 第49-51页 |
4.3.3 讨价还价模型的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4 案例分析 | 第52-5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55-56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